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到中西部地区设劳务输入基地成长三角城市新选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2月15日电(记者裴文彬、张炜、姚玉洁)上海女装龙头企业——斯尔丽服饰有限公司最近急需250名左右缝纫工,经与青海省驻沪办协调,双方达成劳务输入协议。不日,斯尔丽方面即将前往青海进行面试。春节以后,江苏海门市劳动部门组织人员赶赴河南洛阳等地设立人才输入基地,参加当地组织的各种人才洽谈会,大量吸纳当地人才。

    目前,长三角地区使用外来劳动力已达1300万人。随着长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一地区每年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增幅约在70万——100万人之间。近两年来,长三角突然出现“民工荒”“技工荒”,16个城市中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缺口就达总需求的68%。遭遇劳动力资源相对紧缺的“瓶颈”,长三角各城市纷纷寻找解决之道,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务输入基地,成为不少城市的选择。

    杭州萧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针对企业出现的“用工荒”,多次召开大型劳动力资源交流会,在江西上饶、湖北利川等外来工较为集中的市县建立劳务输入基地,根据企业紧缺工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输入外来劳动力。据介绍,浙江省近年来主动出击,与多个兄弟省份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在日常的劳务协作中,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为用人单位穿针引线,安排劳动力紧缺的地区和单位与兄弟省份建立联系,并及时向兄弟省份通报用工需求情况。

    江西作为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动力的主要省份之一,近几年来形成了一批知名的劳动力品牌。2004年以来,当地各类培训机构运用“订单培训”模式开展一条龙服务,发挥地方人力资源的长处和优势,在省内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劳动力市场及就业服务网络体系,140多个劳务输出基地初具规模。一批“缝纫之乡”“电焊之乡”“车工之乡”应运而生,越叫越响,为江西农村实施扶贫、助困、培训、就业一体化,又开创了一条新路。(完)

 
 
 相关链接
· 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第二阶段双向试点工作启动
· 专家建议长三角联手建立海洋监测预警保障体系
· 2005年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 05年长三角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居民收支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