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05年辽宁14.3万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经济日报

    老工业基地辽宁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下岗人员。2005年初,全省有174.4万户离岗失业人员家庭,涉及258.2万人,其中14.3万户属于全家无一人就业的“零就业家庭”。这些家庭成员中,大多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生活困难。为此,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年内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目标,将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确定为全省人民群众最迫切期望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他们从调查摸底入手,摸清了全省“零就业家庭”现状。在此基础上,辽宁制定了援助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一系列特殊援助政策,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援助的良好氛围。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热忱,千方百计为“零就业家庭”寻找就业岗位成为全省各机关、企业、社区的共同行动。

    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是一项动态工程。为了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辽宁一手抓援助,一手抓巩固,全面提高“零就业家庭”就业稳定率。全省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建立了一整套援助“零就业家庭”的长效帮扶机制和相关的目标责任制。他们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和完善申报登记制度,确保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随时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申报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预警预报制度,严格企业裁员调控,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产生;开发适合“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岗位……

    去年以来,辽宁共帮助14.3万户的17.5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被企业招用5.3万人,享受“4555”(女45岁,男55岁)社会保险援助1.8万人,享受免费培训援助5.2万人,享受免费技能鉴定援助7762人,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现已全面完成。(记者 李巍)

辽宁建立援助“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实施全省“就业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援助零就业家庭的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援助零就业家庭的目标责任制。

    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对援助零就业家庭情况的季调度和督促检查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

    第二,实行和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制度。

    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将随时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申报登记,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制都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台账,做实零就业家庭就业统计工作。根据零就业家庭人员登记、接收、实现就业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基础台账,建立了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与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免费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

    第三,建立预警预报制度。严格对企业裁员的宏观调控,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企业在裁减人员时,必须了解和掌握拟裁减职工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尽可能避免裁减其配偶及家庭成员已经失业的职工,严格控制夫妻双方同时下岗。确需裁员的企业,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失业调控工作的意见》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将裁员方案报县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国有企业职工在500至2000人的,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职工人数10%以上,2000人以下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300人的,必须向当地政府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裁员预报后,对零就业家庭立即启动援助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保证一方在改制后的企业就业或及时安排在再就业基地就业,避免新的零就业家庭产生。

    第四,开发适合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岗位。

    建立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制度,今年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置就业家庭人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创建一批再就业基地,开发就业岗位,保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在20日内可以上岗。各级政府还将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零就业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并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

    第五,落实好政府援助零就业家庭的各项政策。对招用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4050”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企业,落实所得税额按最低工资标准等额扣除政策;对“4555”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实行社会保险援助政策。通过落实这些政策,调动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第六,做好零就业家庭子女的培训工作。提高零就业家庭子女的职业技能,是帮助他们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稳定性的重要保证。今后将把零就业家庭子女的培训纳入整个培训工作之中,落实普惠制培训政策,了解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培训需求,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并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学籍管理、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问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将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相关链接
· 辽宁将采取五措施构建援助"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
· 辽宁省财政厅下达05年再就业补助资金指标
· 辽宁省实行就业实名制全面推进妇女就业创业
· 辽宁省14.3万个“零就业家庭”获得就业援助
· 辽宁省三大让利举措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 辽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再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