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16日电(记者郭嘉轩)近年来,湖北省堤防林业保有量迅猛增长,目前已突破3200万株,幼苗成活率超过90%。千里“绿色林带”已成为蜿蜒江堤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江及东荆河堤防长达2600多公里,宜林面积超过30万亩。数千公里防护林带,既是江河沿线防洪保安的绿色屏障,也是重要的林业产业资源。由于传统堤防林业管理模式单一落后,利益责任不对等,湖北堤防林业一度发展缓慢,树苗成活率低,“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种在老地方”。
近年来,湖北省抓住堤防大规模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改善境内长江、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不仅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河道堤防林业局,还在堤防造林中引入工程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探索市场化造林模式:武汉、鄂州等市将造林堤段公开向社会招标,由专业绿化机构包种苗、包成活率承包造林;洪湖、监利、黄州等地堤防部门,将林木管理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造林费用承包者包干,成材后利益合理分成;荆门市将堤防林业的生产管理与沿堤农民增收挂钩,划定的造林范围由农民承包,承包期一定十年并实行法律公证。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郭志高表示,通过落实土权、林权、管理权,湖北堤防林业的管理和经营已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堤防林木保有率、成活率大幅提高,千里林带的防洪、生态、观赏等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