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从五方面着力构建粮食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董峻、姚润丰)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提出,为确保我国粮食稳定、有效、安全供给,今后将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从五个方面着力构建起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紧实施“沃土工程”,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强化地方政府保护大型优势商品粮耕地的责任。

  二是建立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增加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大型商品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民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和购买田间节水设备给予奖励。加强防灾、减灾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建立粮食生产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提高;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教育单位、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四是建立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积极运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调节优势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利益关系。扶持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主产区卸掉“包袱”。继续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政策,使之制度化和长期化。在总结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五是建立粮食生产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包括加强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加快主要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根据国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发展、完善粮食现货和期货市场。(完)

 
 
 相关链接
· 聂振邦:中国初步确立新粮食流通体制基本框架
· 贵州"十一五"期间将扩大良种面积 确保粮食安全
· 粮食局与农发行关于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通知
· 回良玉考察吉林强调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05年8月24日)
· [基础建设惠农]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改造中低产田
· “十一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1万亿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