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尊重民意体现需求 北京市率先开展村庄体系规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8日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市通州区仇庄村采访时,村里正讨论落实村庄新规划。仇庄村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农村,可村旁的小河道却几乎成了垃圾沟,居民区中还建了一个喷涂厂。去年以来,北京城市规划院规划师们多次深入村里调研,根据现有格局提出新的规划:把居住区与产业区分开;改建环村的水环、绿环和路环;有效利用现有设施。村民们说:“有了这规划,建新村心里就有了底。”针对农村建设中易出现的设施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北京市正在全国率先开展村庄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以引导村庄合理、高效、集约化发展。

    北京现有行政村3985个,12900多个农居点普遍呈现规模小、布局散的特点,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为促进农村健康发展,2005年,北京正式启动村庄体系规划工作。市规划委副主任谈绪祥说:“此次规划与其他地方和以往不同的关键在于:不是脱离城市规划农村,也不是分割规划一个个村庄,而是将农村放在北京整个发展体系中,从整体与宏观上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规划布局。”依据规划布局,北京已先期完成73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几乎涵盖北京市各种村庄类型。

    在开展大规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北京对影响村庄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支撑条件、发展潜力等进行了认真分析评估,按照“先安全、后生存、再发展”的原则,将全市3985个行政村分为迁建安置、城镇化整理和保留发展三种类型。对1075个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重要资源环境、发展条件恶劣等问题的村庄,逐步引导迁建安置;对位于规划城市(镇)建设区的954个村庄实施改造整理,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对其余1836个保留发展的村庄,注重协调好村庄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新农村。

    北京市规划委等部门派出200多名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义务下乡为远郊区县73个试点村编制村庄规划,不仅对各村的空间布局、环境整治、建设用地等进行合理规划,还对各村宜农产业发展及近期实施项目提出方案,并设计了多种新型住宅图样供农民选择。(记者阎晓明、王建新) 

 
 
 相关链接
· 北京今年推出108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 2005年北京市财政投入6062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
· 北京市将采取“三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 北京改造农村商业网点 超市开到农民家门口
· 北京2006年将投入51.63亿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 北京即将启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