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五”我国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6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十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显示,“十五”期间,除二氧化硫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5%至10%;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与2001年相比,2005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2.2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类水质比例由34%提高到36%,太湖湖体水质明显好转;北京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的天数从2000年的164天上升到2005年的234天;城市声环境总体较好,全国已建成的噪声达标区面积有明显增加;自然保护区已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说,5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及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的结果。

    “十五”以来,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推行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同时大幅度增加环保投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据统计,“十五”期间前四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6006亿元,为“九五”期间的1.7倍,占同期GDP的1.33%。

    同时,国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把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事业单位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200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全国涌现了100多个生态农业县、17个生态工业园区、32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城区已从2000年的19个增加到2004年的47个。

    虽然“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但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邹首民指出,全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和大气环境污染最为突出。“十一五”时期在环境保护上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记者 王玲)

 
 
 相关链接
· 环保总局通报"十五"环境质量及环保计划完成情况
· 环保总局定新指标规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 我国加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
· 国家环保总局公示“环境友好工程”候选项目名单
·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决不能将环保执法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