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召开旧住房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会上透露,自2003年全面开展旧住房综合整治以来,至2005年底,上海累计完成房屋修缮整治2.78万幢,面积逾349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总量超过20亿元,受益居民达101.56万户。
重点解决“急、难、愁”
位于上海北端的闻喜路251弄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32栋多层楼房内居住着1584户居民。小区自建成后,从未进行过大修,加上缺乏周期性养护,屋面和墙面渗漏严重,上下水管道也由于锈蚀腐烂时常堵塞。而且,小区内违章搭建、破墙开店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如今,经过综合整治,小区焕然一新:道路平坦整洁,花草茂盛,房子像新的一样。所有管道畅通无阻,再也没有积水了,即使“麦莎”台风到来的时候,居民也未受影响。居民们感叹:“这下我们总算解放了。”
上海现有居住房屋3.52亿平方米,其中1990年以前建造的超过1亿平方米,有2500万平方米房龄在50年以上,8600多万平方米售后公房中很多处于年久失修状态。为了解决影响百姓正常居住的“急、难、愁”问题,上海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市开展旧住房综合整治民心工程。“这是建国以来,由政府组织对旧住房集中修缮整治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市房地局修缮改造处处长王安石告诉记者。
3年来,上海推出了屋顶渗漏翻修、外墙整修、电梯改造更新等旧住房综合整治内容。各区还根据自身不同特点,进行多种类型整治改造。如虹口、徐汇等8个区在解决居住突出矛盾的同时,对一些优秀历史建筑“修旧如故”,精心恢复其历史风貌。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综合整治以来,上海建成了上百个环境优美的“新小区”,百万余户居民住了“新房子”。
“三个一点”筹资
3年综合整治,投入资金总量超过20亿元。钱从何而来?上海的办法是“三个一点”,即市里出一点、区里出一点、业主或房屋产权人出一点。
为了保障资金运作到位,上海各区设立了旧住房综合整治资金专项账户,确保专款专用。市房地局严格按工程进度分3次核拨资金,“项目开工后先拨付预算的50%,工程进度达到80%后再拨付30%,余款经审价结束后,按审价结果一并结算。”王安石说。审价结算就是等项目全部竣工后,由专业审价人员进行现场审核,不仅有利于控制成本,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在综合整治伊始,上海就将每平方米整治单价控制在60元以内,并统一一些产品价格及人工费的标准,上网公布、严格管理。而且,整治中的主要材料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既保证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
虽然成本控制严格,但如此庞大的整治资金筹集起来并不容易。杨浦区整治房屋中有限产权房的大部分产权单位已归并、倒闭或无经济能力,售后房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特殊群体,想归集这部分资金非常困难。
“3年综合整治资金缺口高达7000多万元。”杨浦区房地局副局长赵子国坦言。为此,他们反复上门作产权单位的工作,并盯住上级单位不放松,3年内,先后从十几个产权单位筹集整治资金600多万元。同时,街镇一级对无人管理小区的整治费用给予了帮助与支持,由此筹集了200多万元。对于部分业主想整治却又不肯动用小区维修资金的难题,杨浦区以“三步”应对,即通过街道、居委会做业主工作,给业主算账使其认识到整治对物业产生的增值,组织参观已整治小区以切身感受变化。“长白三村整治时,第一次征求意见,同意使用维修资金的只有32%,‘三步’之后,同意比例上升至80%。”就这样,杨浦区3年中共有6200多万元的维修资金“注入”小区综合整治。
“以人为本”操作
旧小区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市区各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时,也“将心比心”,以人性化的方式操作。
闻喜路251弄小区整治过程中,拆违是首要任务,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有一位孙姓古稀老人,左腿残疾,惟一的住房给了儿子成家,自己在天井里搭了一个小屋居住。在拆违中,所在的临汾街道考虑到老人的实际困难,将老人的困难补贴从每月的132元提高到300元,再由儿子出资300元,街道再贴补一些,使老人在街道敬老院安度晚年。正是这样的友情操作,使小区124户居民的拆违工作顺利完成。
在综合整治中,不少地区将这一工作和成套改造以及小区配套有机结合起来。成套改造后,老房子里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市民反映:“有了自家的煤卫,方便多了,也不用吵架了。”
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联建公助了一批房屋,如今由于企业改制转型或倒闭,这些有限产权房有人使用却“无人管理”。没有物业管理,维修基金也未从根本上解决,仅进行综合整治还远不能让居民安心。于是,上海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杨浦区积极帮助整治小区组建业主大会,3年中共有18个无人管理小区成立业主大会,同时对一些特殊小区进行“捆绑式”招投标解决。周家小区整治后没人愿意管理,该区就通过行政手段,对附近新建商品房前期物业管理进行“捆绑式”招投标,最终一家一级物业公司中标,小区业主连声称赞。
以人为本的综合整治工作,受到百姓好评。3年来,房地政风评议和物业行风评议的满意率均有明显上升,更多的居民表示:“‘三个代表’就在身边,人民公仆就在眼前。”(记者 孙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