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博鳌(海南)4月20日电(记者丁逸旻 赵颖)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20日宣布,论坛2006年年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如期于21日起举行系列会议。
据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850名代表将出席此次第五届年会,包括约40位来自有关国家的部长级官员。代表中有四分之三来自企业界,其余来自政府和学术界。
此外,来自106家中外媒体的435名记者,将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形式对本届年会进行广泛报道。
从21日晚上开始,论坛年会将陆续举办11场分会。与会代表将围绕“多哈回合为何必须成功”“国际能源市场走势”“亚洲企业的竞争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成长创新之路”“创新与IT产业的下一次革命”等议题进行讨论。
论坛秘书处还宣布,本届年会于4月23日结束之后,将于4月26-27日在江苏泰州举办国际医药产业论坛。年内还将举行一系列其他研讨活动。
秘书处还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博鳌亚洲论坛所组织的活动,包括2005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年会、5月在中国河北省廊坊举行的环渤海东北亚经济合作研讨会、10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2005年年会,以及11月分别在西安举行的首届欧亚论坛、在广东中山举行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企业家峰会。
秘书处说,博鳌亚洲论坛下属的研究院正在积极寻求支持与合作,加强机制能力建设,以期成为在经济一体化领域为亚洲和世界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的学术机构。(完)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四大看点
新华社博鳌(海南)4月20日电(记者黄富慧 王英诚 安蓓)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将从21日起在海南博鳌举行。会议未开,这届充满浓厚“中国味”的年会已经引起有关各界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已有106家中外媒体共435名记者报名采访本次会议。始于200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丙戌年的年会有哪些看头?
论坛更趋务实,企业界代表增多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的新机会”。根据大会秘书处提供的数字,将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850人出席年会,其中四分之三是企业界代表,包括A.P.穆勒-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杰斯·苏德伯格、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泰斯库、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克雷格·蒙蒂、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等。
从成立的那年起,博鳌亚洲论坛就以“亚洲实现共赢”为使命。此后每年的年会都在此框架下提出具体的主题:2003年为“合作促进发展”,2004年为“开放的亚洲”,去年为“亚洲的新角色”。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今年年会提出“亚洲的新机会”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能够有什么新机会;二是亚洲能够给其他地区、跨国公司等提供什么新机会。
龙永图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发展自己。
中日政冷经热,日本经产大臣吸引眼球
日本经产大臣二阶俊博将参加年会并在大会开幕式后的全体大会上演讲。他是历次参加年会的日本代表中职位最高的官员之一。
在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僵局之际,日本主管经济的高层官员来华出席会议,无疑会引起关心两国关系人士的注意。仅日本媒体就有20多家前来采访。
龙永图说,二阶俊博参加论坛是促进中日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日本差不多每年都会派内阁大臣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这次二阶俊博来我们非常重视,安排他在全体大会上发言,希望更多的与会者听到他对两国关系的言论。博鳌亚洲论坛作为非政府组织应该在促进中日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频频成为国际论坛话题
此次年会很多议题与中国有关,有些人认为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国际论坛过于偏重中国。对此,龙永图说,这些题目实际上都是外国大企业提出来的,不是论坛自己提的。比如说现在外国人最关心中国的两个经济发展问题,一个是银行业的改革,很多人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可能会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另一个是国企的改革。他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的非常关键的问题。
年会有一个关于中国科学发展观的专场讨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将以“重新考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为题发表演讲,就社会经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的效益速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龙永图说:“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中国的问题,实际上是世界很关注的问题。博鳌亚洲论坛的特色之一就是请外国人来谈中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