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1994年12月9日至14日江泽民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这个路子来之不易啊!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迫打断。坚持这六个字,目的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曲折,尽快把我国经济搞上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我们对西方经济学说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把它们神化照抄照搬,我们的经济学家和实际经济工作者,应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在理论上有我们自己独创性的东西。
《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是1995年3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强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村改革和发展 “两个飞跃”思想是个大问题、大政策,我们在把握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上,一定要正确地全面地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引的这个路子去走。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从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要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不变,并不断加以完善,农民群众对这种生产责任制愿意搞多少年就搞多少年,不要由上面去命令加以改变。从长远趋势来说,农村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化分工和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群众要逐步走到新的集约化、集体化道路上去,这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这个也要明确,不能忘记了。现在有些地方如果条件确实成熟了,农民群众又自觉自愿,要求搞适度规模经营,拥护向集约化、集体化方向发展,不要去阻拦,而应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并加强指导。向集约化、集体化方向发展的具体形式,可以而且应该是多种多样,应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依靠群众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造。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不在大中城市,也不在其他的地方,而在本地农村,必须就地消化和吸纳绝大部分富余劳动力。办法就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来逐步加以解决。
《总结经验,开创利用外资工作的新局面》是1995年4月3日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一书所作的序。指出:我们吸收和利用外资的目的,就是发挥我国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这样的目的出发,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就是利用外资的主动权一定要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否则,就可能出问题,以至走偏方向,达不到利用外资的目的。总的要求是利用外资的总量要适当,外资的投向结构要合理,要“借得巧,用得好,还得起”。
《努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国科技工作基本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1995年6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长春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要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同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速度和效益,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中央和地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在谈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时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在谈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时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条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1995年12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抓住抓好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就是抓住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