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河北秦皇岛开发区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经济日报

    秦皇岛开发区日前又有9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截至目前,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1家,产业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和环保技术等领域。从1999年在一片荒芜土地上兴建的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园,经过5年多发展,已成为颇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以“科教兴区”战略为主线,以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积极推动开发区信息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开发区经济的贡献率。

    该区成立了科技发展指导委员会,完善一系列科技促进政策体系,拨出开发区可支配财政收入的4%用于设立科技发展金,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并完善了技术成果交易中介机构及服务体系,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强对国内外科技成果的采集、贮存、发布和推广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供需双方造就良好的市场环境;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引导,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关注世界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动态,加强与国外科技界、高科技企业的交流和联系;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形成加速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积聚效应。

    经过五年的努力,秦皇岛开发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五大高技术产业集群。

    科技园区蓬勃发展。燕大科技园和高科技中心在创建当年就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达2.8亿元。今天,燕大科技园已成为一个年产值25亿,利税4000多万元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此外,由18所高校集资兴建的华博科技园,已成为我国半导体基础材料生产基地。

    秦皇岛开发区领先科技有限公司集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生物菌肥农药生产为一体,研究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形成了开发区生物技术园的雏形,其科技研发中心被河北省科技厅、财政厅和发改委批准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兴建中的省软件产业基地也日渐显现其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产业园区的雏形。

    科技企业孵化器方兴未艾。孵化基地的建设为高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了服务创业的平台。截至目前,区内有孵化基地3家,孵化面积达5800平方米,在孵企业200家,毕业企业39家。去年,开发区创业中心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入驻的200家企业中,产品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增多,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秦皇岛开发区软件产业成为河北省该产业的领跑者。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中,已建成软件企业85家,其中有1家被评为“2005年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家被评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4家通过“双软认证”,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172项。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以海湾公司、康泰医学和燕大软件等为龙头,集研发、孵化、生产、科技创新等为一体的软件产业基地雏形基本形成。在嵌入式电子信息和数字化终端、分布计算电子信息平台、大型作业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发区居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全区软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销售收入8.9亿元、利税2.79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1%、38.81%、36.27%、42.06%。

    秦皇岛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不懈地支持,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进程。据统计,2005年有23家企业和26种产品,通过了省级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有19家企业24项产品被列入国家、省级的各类计划,其中国际基金1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18项。全区22个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1224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拉动作用明显。2005年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4亿元,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3.8%、25%和23.4%,高新技术产业在短时间内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形成规模发展的强劲势头。 (刘惠兰  王刚)

 
 
 相关链接
· 江苏省新增34家省级开发区
· 吉林省政府向开发区下放部分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
· 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大举措助推二次创业
· 国土资源部公布第四批落实“四至”范围开发区
· 发展改革委公告第四批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
· 全国共有174个开发区定界打桩落实“四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