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谈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经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4日   来源:经济日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如何支持经济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财政系统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眼于为市场主体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基本盘活国债项目资金,灵活运用储备物资调控市场,充分发挥了财政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进入2003年,随着经济增长加速,财政政策必须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为此,主动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优化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投资,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通过控制预算下达进度,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总量、进度、结构三个方面,全面盘活国债资金,为宏观调控做出了很大贡献。

    保证粮食、棉花、化肥等国家重要商品物资供求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部门注意把握市场时机,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通过储备商品吞吐轮换调控市场。如采取“增加供给、节约使用、限制出口、淡季储备、稳定粮价”综合措施有效平抑化肥价格,不仅稳定了市场,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种植者利益。

    (二)着眼于保障经济安全,基本盘活粮食风险基金,组织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充分发挥了财政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保障功能。

    基本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创建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努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长期以来,我国粮食补贴主要补在流通环节,农民难以得到实惠,而粮食企业改革滞后,亏损严重。为此,我们推动改革补贴方式,改间接补贴为对农民直接补贴。2004年要求各地拿出40%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农民,2006年将这个比例提高至50%,促使粮食企业加快自身改革。这个机制很奏效,两年时间里处理“老粮”1486亿斤,占“老粮”库存的77%。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可基本实现粮食风险基金收支良性循环。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建立起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粮食直补渠道。2006年针对成品油调价等因素造成的柴油、化肥等农资涨价,又对种粮农民实施综合直补,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达到267亿元。三年来共直接补贴种粮农民515亿元。粮食直补制度的建立,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摸索出了公共财政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另外,为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还出台了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2006年奖励资金达到85亿元。

    (三)着眼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环境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大力支持产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了财政将经济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职能。

    一是形成环境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从资源方面看,我国矿业企业在矿业权取得、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安全投入三个环节存在成本缺失。环境方面同样如此,环境还没有被企业视为生产要素纳入成本当中。大部分资源开采企业及其他污染环境企业是以不完全成本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为此,积极倡导建立环境与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公正合理地负担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二是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将扶持重点确定为,市场风险大、企业不愿意投资的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四)着眼于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善于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对一般公路项目建设资金,采取由中央财政拨付至省级财政,更有利于交通建设资金的管理,更有利于支持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更符合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不少地方在政府投资管理方面,推行“代建制”、扩大政府投资的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都是从机制入手,有效提高政策效率。

    (五)着眼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公正性,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修订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经建工作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如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三个因素,作为分配资金依据,因为这三个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各县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贡献。另外,各种专项资金安排项目都坚持实行专家评审制度,有利于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性。

    (六)着眼于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主动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为领导决策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财政经建工作要从全局出发,从宏观着眼,研究重大政策问题,以研究来带动工作。如开展扩大消费研究,开创性地提出建立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查城市建设的债务问题,基本摸清了目前城市负债情况,提出了化解城市债务风险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新能源的研究,提出建立成本分摊、风险分担与研发投入三个机制,通过以上机制来调动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 财政部副部长:完善公共财政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 财政部表示“十五”期间公共财政建设获重要进展
· 公共财政将在四方面继续向“三农”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