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印度重新开放中断44年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乃堆拉山口(西藏)7月6日电(记者 多吉占堆 李建敏 冯雷)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分隔开来的铁丝网静静地消失了——时隔44年后,中国和印度6日上午重新开放了连接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

    在这条见证了中印数百年友好往来的古老国际边贸通道得以恢复的同时,中国和印度还分别开放了仁青岗边贸市场和昌古边贸市场。

    昔日两军对峙的地方,如今人流熙攘。一群群商人神采飞扬,握手、合影、互献哈达。53岁的洛桑在自己的摊位上摆好藏香、奶渣、糌粑等商品。他说:“多年期盼的市场终于重开了!”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印度锡金邦规划委员会委员索南·多吉对新华社记者说:“山口开通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还想通过这个山口把生意做到中国内地。”

    北京时间上午10时,中印两国在乃堆拉山口两侧同时升起各自国家的国旗。11时40分,边贸通道正式恢复开通。印度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主持了边贸通道开通仪式。中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出席了开通典礼。

    专家们认为,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放以及青藏铁路7月1日的开通,将使中国携手邻国开辟一条现代的“新丝绸之路”,推动建设“和谐地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说,重启乃堆拉山口是中印加强双边关系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这也反映了大国之间协调合作、邻国之间友好发展的潮流。

    此前,中印贸易90%以上通过海运,而西藏的外贸绝大部分在天津港吞吐,两地相距约4400公里。如果走乃堆拉山口,拉萨经亚东至加尔各答的距离就可缩短至约1200公里,这将促进“中国—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形成。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拉萨约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

    20世纪初,经乃堆拉山口的边贸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但自上世纪60年代发生边境争端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

    中印两国在上世纪末开始改善关系。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访华时,两国同意增开乃堆拉山口两侧边贸市场。2005年,中国正式批准西藏在亚东建设边贸市场。上月,中印两国的官员在拉萨达成了重新开放山口的会谈纪要。

    温家宝总理去年访问印度时,双方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今年,则迎来了“中印友好年”。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去年达187亿美元,今年将突破200亿美元。(完)

中国和印度宣布6日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

    新华社乃堆拉山口(西藏)7月6日电(记者李建敏、冯雷)中国和印度宣布6日重新开放连接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恢复这条中断40多年的边贸通道。

    新华社记者6日晨8点30分从亚东县城出发,在蒙蒙细雨中沿着崎岖湿滑的山路赶赴海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

    中印双方官员将在乃堆拉山口举行边贸通道重开仪式,随后两国分别开放仁青岗边贸市场和昌古边贸市场。

    仁青岗边贸市场位于乃堆拉山口东北方向约16公里处。根据中印两国官员上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签署的会谈纪要,边贸市场的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每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拉萨约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

    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但自上世纪60年代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

    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将对扩大中印边境贸易、造福两国人民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外交部网站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印贸易额去年达187亿美元,今年将突破200亿美元。 (完)

    1 2 3  
 
 
 相关链接
· 中国-印度商业论坛在新德里举行
· 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六次会晤
· 中印两国海军举行“中印友谊2005”联合搜救演习
· 中国出口印度的2.6万吨钢管启程发往印度孟买港
· 中印(度)经济贸易科技联合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