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在车间炒制黄花菜,百年老矿一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民企联手名校研发成果填补世界空白,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攻克了航天高温特种电缆技术难关……这一系列成果是湖南省衡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自主创新的收获。
衡阳过去企业规模小、设备老化、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落伍”地位。近几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以重点制造企业为支撑,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各类核心技术。亚新科、衡变、衡钢、恒飞、黄花集团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进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电子计算机,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近几年,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投资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4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8倍多。2001年,他们自行研制的10型220千伏变压器在国内首家通过国家级鉴定,2004年自行研制的SZII—40000/110电力变压器通过荷兰突发短路试验,创下两项中国第一,实现了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填补了我国在该项领域的空白。
衡阳市建立了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激励机制,逐年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并通过实施“招商引资”、“挂大靠强”,累计完成技改投资90亿元以上。市里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来重奖科技、研发、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人才;组织下属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武,参加全国各地的技术创新洽谈会;鼓励各行各业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创新,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氛围;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与150多家科研院所联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全市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5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6项,国内先进水平17项,填补省内空白2项。近几年,全市已在有色冶金、工程机械、输变电、汽车及配件等八大优势产业涌现出11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产品及品牌,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40%。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高新企业46户,11个省级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记者 刘麟 通讯员 成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