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冬小麦新品系育成打破黑龙江不能种植冬小麦禁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4日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对外宣布,该校81岁的小麦育种专家佟明耀教授历时12年的默默创新,成功培育出第一个能在黑龙江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新品系——“东农024”。该品系的育成彻底打破了黑龙江不能种植冬小麦的禁锢,填补了能在黑龙江这种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的空白,也揭开了黑龙江冬小麦育种的新篇章。

    冬小麦“东农024”于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饶河、虎林两县和八五四农场经3年试验和多点较大面积生产示范,在当地自然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越冬性。3年间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该品系都能较好越冬,返青率80%—100%。根据几年自然条件和调查综合情况,有关专家讨论认为,“东农024”在饶河、虎林等地田间表现不仅抗寒,越冬返青率高,而且抗旱能力强,高产、稳产。据测算,“东农024”在一般年份较春麦增产30%以上,干旱年份可成倍增产,如2005年“东农024”在灌浆期极度干旱的情况下,仍取得500斤/亩以上的高产,比当地春麦增产118%。

    黑龙江对于冬小麦育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当时冬小麦育种是“九五”期间农业部主持的冬麦北移西延试验示范开发项目专题,“九五”期末课题结束。经过多年试验示范,虽成功地筛选出几个在冬季条件较好情况下可以安全越冬的品种,但越冬返青率在年际间差异太大,最终得出在黑龙江不能种植冬小麦的结论。

    参加该课题的东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佟明耀教授在课题结束后,虽然已退休在家但心中依旧牵挂着冬小麦的育种。他反复分析冬小麦引种试验失败的全过程,找出了引种失败的原因,大胆提出新的育种计划,并调整了试验方案创造出抗寒性更强的新类型。但此时,东北农业大学的冬小麦育种已不可能再立项,而他们的育种材料已选到第5代,杂种各世代的越冬返青率都在8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上抗寒性能最强的加拿大的Norstar。佟教授觉得这样好的材料如果扔掉实在太可惜。因此,在缺少人力、物力的情况下,佟教授和老伴儿郑家岚教授一起把冬小麦育种工作坚持下来。

    佟教授采取强冬性的多亲本复合杂交,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从一个由三个强冬性小麦品种所组配的三交组合后代中选出了多个能在哈尔滨冬季无雪条件下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系,并于2002年决选出冬小麦新品系“东农024”。在育种的同时,佟教授还试验研究出越冬保护性栽培技术,如垄沟双行播种,有利于防风积雪,增温保墒,极大地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或者在大豆收获前进行垄沟套种。大豆收后的原垄和豆茬儿可以保护冬小麦越冬,同时还可免耕1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解决黑龙江大豆重茬儿问题,为黑龙江作物轮作增加了新内容。(记者 李丽云)

 
 
 相关链接
· 黑龙江省有效控制稻叶瘟病 穗颈瘟预防更为艰巨
· 黑龙江:8亿元邮政储蓄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 “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完成农业开发项目1206个
· 黑龙江省“十五”期间共完成农业开发项目1206个
· 黑龙江计划5年实现粮食大省向畜牧业大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