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连下了几场大雨,截至现在,降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但仍低于常年的雨量。有人说北京今年不缺水了,其实,北京已连续7年干旱,今年密云水库进了10.3亿立方米的水,由于上游干旱,进水量和水库的库容量差距很大,密云水库的库容量是43亿立方米。”8月3日下午,在北京节水模式推广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给大家算了一笔北京的用“水”账,“去年,北京市的用水量是34亿立方米,靠降水能获得26亿立方米,这远远不够,从水库补进一些,也依然有很大的缺口,水资源的问题依然严峻,北京必须把水节省下来。”
北京历史上曾是水资源很丰富的地区。
但目前,水却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北京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为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同时,不断增长的人口也给供水带来很大压力。
在水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的严峻现实面前,如何实现“宜居城市”的目标?如何实现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节水,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如果全市的1500多万人,人人都树立节水意识,人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就能产生巨大的效应。我们还要利用法律、经济手段调节制约浪费水的行为,用科技手段节约用水,加大中水再利用的力度,推广节水器具。节水是全社会的事业,现在推广这五种节水模式只是开头,今后还要大力推广,长期做好水这篇文章。”牛有成说。
这次,北京市水务局选取了14个单位和个人的节水经验,归纳为五种节水模式加以推广。其一,管理节水型模式,主要特点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点滴节水,精打细算。其二,工程节水型模式,主要特点是:建设高效的节水设施,舍得投入,注重实效。其三,科技节水型模式,主要特点是:依靠科学技术节水,进行技术攻关,破解难题。其四,循环利用型模式,主要特点是: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多方开源,高效利用。其五,公众参与型模式,主要特点是:发挥公众的力量参与节水,广泛宣传,从我做起。这五种模式涉及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每一种模式,都来自各单位和个人节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在广大市民和各单位的积极努力下,节水成效显著:连续多年实现节水1个亿的目标;工业用水负增长;农业用水由过去全市排行第一降为第二;社会单位用水逐年下降;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7%。
北京师范大学院内,一场节水模式展正在举行,参观者不顾酷热,细细地看,细细地问。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绿港果园的模型前,农民插IC卡能买水用水的实践让大家觉得新鲜,北京动物园的展台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全园30万平方米的绿地浇灌全部使用中水,年节水量近20万立方米。没想到动物园里还有这么多节水措施。”一位参观者感慨地说。
在节水家庭刘秀伶的展板前,参观者马康丁向60岁的刘秀伶取经:“您觉得家庭用水量最大的是哪一块?”“洗衣、洗澡,这两块用水量最大,我用的是土法子,用水桶、水盆接水,用这些水冲厕所。原来一家四口每月用水量近20立方米,现在每月才用5立方米。我就盼着有更多的节水设施。”
节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天色渐暗,节水的话题还在进行中…… (记者 王 晋 实习生 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