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谈农村金融如何发力满足需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8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所加强和改善,但农村金融仍然严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金融如何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近日,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农村信用社要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问:银监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答:银监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重在新,贵在实,关键在成效。

    “十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达10071亿元,共支持了7000多万农户,占全国有贷款需求农户(1.2亿户)的60%。但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个工作被动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用5—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

    年内完成邮政储蓄银行组建

    问:邮政储蓄的资金回流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焦点。请问银监会将通过什么政策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到农村?

    答:近年来,邮政储蓄一直探索建立储蓄资金回流农村问题。2003年8月,银监会批准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累计向农村返还资金1800多亿元。去年12月,银监会批准邮政储蓄在陕西、福建、湖北三省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的试点,直接支持了农村建设。邮政储蓄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去年8月,国务院已经下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年内完成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工作,将邮政储蓄业务从邮政部门完全独立出来,扩大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的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加快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等改革步伐

    问:金融支农,重要的是形成合力,如何引导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答:解决农村的金融需求问题,需要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形成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要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步伐,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按功能扩大化方向进行改革,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国家开发银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与基层政府的金融合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要大力支持农村产品出口创汇,运用信用手段,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为他们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要加快农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大对农村的市场化支持力度。要把农业银行改革纳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予以考虑,并按照产权股份化方向,通过国家扶持和自身重组,把农业银行整体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要结合农村金融整体改革,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要紧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行合理布局,更多关注和满足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有效需求,提高对优质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外贸和新兴领域中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农村扩大市场需求

    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农村扩大市场需求?

    答:农村信用社作为面向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要有效发挥金融杠杆功能,切实扩大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市场需求。 一是增加和改善农户贷款,继续扩大对农民贷款的覆盖面。二是运用信用与联保等方式,增加农村小企业贷款。对优质成长型企业较大的资金需求,可以试行社团和银团贷款来予以满足,以此加大支持力度。三是逐步加大消费信贷产品的推广和开发,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四是建立农村信贷投入风险补偿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入积极性。(记者 于 猛)

 
 
 相关链接
·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加快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央行研究局副局长表示农村金融要让服务进村入户
· 唐双宁:高度重视城乡金融发展中的八个不平衡
· 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均贷款增长不足10%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贷款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元
· 吴晓灵表示允许社会资金参股新设农村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