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文明山东"着力解决群众难点问题 惠及千家万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05年启动的“文明山东”建设,如一朵奇葩,芳香弥漫齐鲁。在山东,文明创建是目标,但不是目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成了文明创建活动的着力点,9000万城乡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8月2日傍晚,在滕州市赵沟村,记者看到,平坦的水泥路环村入户,路旁绿树掩映着街灯;畜禽全部圈养,村里干净整洁,自来水户户流。村委大院里,老年人在打门球,暑期的学生在篮球场龙腾虎跃。看着眼前的一切,赵德才老汉说,祖祖辈辈没有过上的日子,让咱赶上了。

    赵德才的感叹道出了山东农村正在孕育着的一场历史性变革:一大批文明村、文明镇悄然崛起,代替了农民世代居住的又破又脏的村落,农民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院里臭,路上脏;晴天土,雨天泥;蚊蝇咬,牲口跑”曾是山东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山东各地以整治村庄环境为切入点,适时启动了建设“文明生态村”、“小康文明村”、“文明一条街”等创建活动,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通过文明村庄创建活动,许多村实现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临沂,92%的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两成村庄成了“文明村”。

    山东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既注重打造城市的亮点、名片,更注重百姓民生,普遍实施的“安康居住”工程,加大旧城区、城中村、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改造力度,提升相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济南市连续两年都确定了100件实事,都是老百姓反映最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如老城区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市里投资近2亿元对985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百万市民拍手欢迎。和济南一样,济宁、临沂、日照、德州、莱芜等城市,都将文明城市的创建,办成民心工程,群众的满意率在90%以上。烟台大刀阔斧对49个社区、200多条街巷实施全盘改造,提升功能。

    今年山东省安排慈善救助资金2.76亿元,惠及100多万特困群众。对城市特困家庭,山东还确保一人稳定就业,解决其后顾之忧。全省共有2.8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与4260家困难企业和5.6万户特困职工结对帮扶;17个市设立了127处慈善超市,每年救助困难群众4万多人……从这些活动中,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山东”建设带来的好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记者何 勇)

 
 
 相关链接
· 山东省劳动保障厅: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4.5万人
· 山东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山东省劳动保障厅将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