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省万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全力帮助农民减灾增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13日电(记者 江毅)“今年大旱的损失有地方找补了。我们把地租给公司,不仅有租金,种的菜能包销,而且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比外出打工都强。” 老农欧家芬一边给地里的茄子浇水,一边兴奋地说。

    欧家芬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常林乡的农民,南充市今年遭遇特大干旱,5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90万亩。为了帮助农民减灾增收,南充市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晚秋生产新机制,由农业龙头企业统一提供低价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利用农户的土地和人力建立秋粮、秋菜生产示范基地,采取订单生产、贴牌销售的方式,确保农民“种的下、收的多、卖的俏”。

    在西充县常林乡秋菜示范基地,四川龙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下了1500亩耕地,用来种植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公司负责培训蔬菜种植技术,统一供苗,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的蔬菜,统一销售到南充、成都等中心城市市场。常林乡农民何俊芳说:“有政府的帮助,有企业的带动,我们非常有信心把旱灾的损失夺回来。”

    遂宁市射洪县今年也遭遇了特大干旱,为了帮助全县80万农民减灾增收,县领导亲自出马,到外地组织调运种子。截至9月10日,全县8万多亩秋洋芋已经下种,5万亩秋菜和4万多亩秋红苕也基本完成种植。

    射洪县300多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受灾农户家中,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全县补栏生猪10.78万头,禽兔57.3万只,为大灾之年农民减产不减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多方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射洪县还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7月中旬以来,射洪县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农民工1万人,开展各类劳务培训7800多人。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经播种秋粮1180.7万亩,全省1万多名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旱区,帮助当地抓好抗旱减灾、生产自救工作。为解决晚秋生产所需种子、种苗,四川各地采取村社统一、农业龙头企业和业主集中育苗,送(卖)给农户种植。目前全省已落实调运洋芋种薯38万吨;催育红苕苗床地32万亩,可栽秋红苕近500万亩;已育蔬菜苗35万亩,可栽秋菜610万亩。(完)

 
 
 相关链接
· 2006年国际减灾会议举行中国减灾问题专题论坛
· 天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天津市防灾减灾规划
· 国家减灾办防办:"桑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
·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三级响应应对"桑美"
· 国家减灾委紧急部署台风"桑美"和"宝霞"救灾工作
· “派比安”已造成18人死亡 民政部启动四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