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南丰,80%的农民栽种了橘树,去年全县农民人均蜜橘收入1000多元,蜜橘及相关产业产值达9亿元……这是“南丰蜜橘”地理标志注册后,南丰县蜜橘产业发生的喜人变化。
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我国唯一直接涉农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近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将商标保护工作向农村延伸,引导农民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据统计,目前我国涉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9万多件,占注册商标总量的7.7%;截至今年7月,已核准注册地理标志183件;在已认定的驰名商标中,涉农产品商标80件。
更为重要的是,商标战略大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新疆“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后,产品远销到亚洲、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北京“平谷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占领了市场制高点,不仅成功打进了超市,其出口额也占到全国鲜桃出口的40%。
推进商标战略,是工商系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外,全国工商机关还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两年多来,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76032起、案值9.4446亿元,捣毁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00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6376亿元。今年“3·15”公布的申诉情况分析显示,关于农用生产资料消费申诉比上年下降21.55%。
大力扶持农村经纪人这一“红娘”,帮助农民与市场对接。目前全国农村经纪人总户数达38万余户,经纪执业人员达61万余人,经纪业务量达1707多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的发展。
以合同监管为主线,围绕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引导和规范订单农业,使企业生产有基础,农民产品不愁卖。如今,四川成都市场上90%以上的畜禽产品、80%的蔬菜和60%的淡水产品通过农业订单的方式引入。合同帮扶、推行订单农业工作已在十几个省区市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记者 许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