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十一”黄金周已过数周,但山东蓬莱市抹直口村的渔民王廷会的家里却依然很热闹,他经营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生意很好。连日来,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50多名游客到王廷会这里吃渔家饭、体验坐船出海、捕鱼捉蟹的渔家生活。王廷会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他这里接待游客168人,纯收入一万多元。据介绍,蓬莱市有8万多农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年收入达到6亿多元。目前,全市培育的旅游业、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临港工业三大特色产业吸纳农民就业28万余人,占全市农民的90%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0余亿元。去年,该市农民人均收入7810元,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5年前的3∶1 缩小到1.6∶1 。
蓬莱市变农业种植与加工分离为产、加、销一体化,培育独具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烟台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刘树琪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利用蓬莱作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区位等优势,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推广葡萄种植,培育葡萄及葡萄酒这一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附加值、复合型产业,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目前,该市已引进中粮长城、天津王朝、菲律宾康达、法国露熙等50多家中外葡萄酒企业,引导农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入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经营体系。公司负责提供苗木、技术和肥料,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农民管理一亩葡萄年收入1500元,一户至少可以管理10亩地,年收入可达1.5万元。
目前,蓬莱市已发展葡萄基地10万亩,年产葡萄酒10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10亿元,吸纳3.7万户农民参与葡萄基地化种植,人均增收8100元。
实现葡萄规模种植后,也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蓬莱市通过转移农民进入临港工业和旅游业的方式,让农民成为企业工人,依靠非农产业增收。他们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及广阔的腹地资源,发展能源、钢铁、石化、造船等8个能吸纳大量就业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引进了60多个过亿元的临港工业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年产值60多亿元,吸纳10.1万农民就业。蓬莱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山海风光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他们先后培育引进了30多个旅游休闲项目,总投资过百亿元,旅游综合收入逾30亿元。与此同时,他们还依托当地农村、农业资源,发展体验型、休闲型乡村旅游,让农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受益人。
为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进入非农产业,蓬莱取消多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限制规定,建立10多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权利保障等服务。同时,该市每年投入8000多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3年来培训农民工10万多人,输入9万多人进入二、三产业。(王金虎 戴发利 张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