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安徽"三农"第一指标:促农增收 提升农村经济质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8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最近对安徽省8个县400个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农户对当前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对乡村干部工作评价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分别占99.5%和97%,其中对乡村干部评价认为“很好”的比例接近30%。

    农民满意度为何如此之高?据安徽省农委主任毕美家分析,近年来,该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三农”工作的第一指标,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乡村干部也由过去的要粮要钱,转变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服务员。今年前三个季度,安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1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05元。

    从2001年7月至今,安徽已分两批选派9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后进的行政村任职。近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再选派3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干部到农村后,带去了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帮助当地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为促农增收做了许多实事。

    2004年,安徽陆续对农民发放补贴资金,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卡通”发放。为防止发放过程中出现差错,安徽采取发放“明白纸”的老方法与农民对账,1000万农户有了自己的补贴账户,此举受到5000万农民的广泛好评。

    农民增收成为安徽考核“三农”工作的第一指标,也是干部考核的主要指标。从去年秋种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主攻单产,在全省小麦主产区9个市及所属主产县(区),通过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4项关键技术,使全省小麦总产增加25亿公斤。今年全省夏收实现小麦单产、总产双超历史最高记录。农民收入也伴随粮食丰收得到提高。

    针对地域特点,安徽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块状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安徽省农委专门成立了特色农产品开发处,负责全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目前,开发处正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带动”行动,已筛选出100个省级示范村,给予优先扶持,力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名牌农产品。(夏树 汪洋)

 
 
 相关链接
· 安徽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开始筹建
· 安徽农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沼气链促进农民增收
· 安徽省2007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
· 安徽省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村级覆盖率已达到九成
· 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收费今后一律取消
· 安徽省免费为农民提供3万册新农村住房设计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