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薇薇)从2002年至今,中国公证协会制定了《公证行业自律公约》《公证员惩戒规则》《公证质量监督检查办法》《公证赔偿基金管理办法》等近20个行业规范,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公证行业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记者从10日结束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中国公证协会为促进我国公证制度的完善和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全国公证行业累计办理各项公证业务4000多万件,连续6年办证超过1000万件。中国公证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范、进行业务指导、加强业务培训等,对于规范办证、确保公证文书质量、提升公证队伍素质等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公证协会成立于1990年3月,是全国公证业的行业管理组织,负责对全国范围内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10日结束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中国公证协会理事会。
我国公证机构将更多办理“民生事项”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薇薇)今后,我国公证机构将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更多办理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招标投标、环境保护等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证事项。
这是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10日结束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要求。赵大程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增强公证服务能力,扩大公证服务的覆盖面,把公证服务向基层社会延伸,向农村延伸,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延伸,积极介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社会事业的大舞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增强公证服务能力,必须全面发挥公证工作的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好它的法律服务职能,又要重视发挥好它的社会管理功能;既要充分发挥好它在事前预防纠纷矛盾的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好它在事后解决矛盾纠纷的作用。”赵大程同时要求,公证机构要坚持拓展和规范并重,既要防止擅自扩大业务领域,将不属于公证对象的事项纳入公证范围,又要防止公证机构在拓展业务过程中出现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有序地拓展公证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