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厅、财政厅等部门获悉,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东明年将新增约15亿元财政投入,以补贴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
在广东,约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里,而全省1000多家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一勉强生存,三分之一生存困难。一些边远乡村的卫生站,医生青黄不接。针对难点,广东省提出,各级财政保障投入,建好农民身边的医疗点,每个村建一所卫生站,每个乡镇建一所公益性卫生院,让农民有病及时治,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
广东从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的网底着手,采取乡镇卫生院办、镇村联办、社会承办等形式建设行政村卫生站,扩大其覆盖范围。为此,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卫生站医生给予“一年一站一万元”补贴。补贴的发放与村医的服务数量、质量情况和农民的满意度挂钩,有效缓解了村卫生站资金瓶颈,吸引了更多符合执业条件的医生坚守在基层为农民服务。
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明确将卫生院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事业费由各级财政负担。今后,每个农村乡镇,都将有一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卫生院,负责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等诊治服务,确保“中病不出镇”。
为了让农民放心在乡镇、村庄就医,广东省启动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从现在起到明年底,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的7500名农村基层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乡村医生,将分期分批集中接受免费的专业系统培训。据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此举将使全省3041个行政村、917万农民受益。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已有六成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估计今年全省“新农合”可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15亿元。明年,广东省财政还将在目前人均补助25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争取使农民参合率达到70%,到2010年实现全覆盖。根据测算,农民住院补偿限额明年有望达到1万元以上,以后逐年增加到3万元。另外,各地还将部分大额费用的慢性病门诊、地方病、精神病和计划生育住院分娩、白内障手术纳入到大病统筹补偿。(记者韩建清、赖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