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多项举措全力为农工减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0日   来源:人民日报

    扳着指头算开了收支账,农一师三团十六连的聂海凤越算心里越亮堂:“我们家今年比去年整整少交了4000元。”其实,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工们都像聂海凤一样感到高兴:截至11月中旬,农工人均减负达10.09%。

    长期以来,兵团也存在“三农”问题,即农工(团场职工)、农场(团场)、农业问题。由于条件艰苦加之体制特殊,尽管近年来兵团采取了多种措施减轻职工负担,但总体看,职工负担仍然很重。不少团场职工辛苦一年,只能维持温饱。

    “团场职工收入上不去,团场职工队伍就难以稳定,屯垦戍边的基础也就不稳固。”基于这样的认识,兵团党委今年推出了“减负工程”,决定从当年起,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农工负担过重这一“顽疾”。党委下达了硬指标:今年全兵团农工人均减负必须达到10%,以后逐年递减。完不成指标者,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改革中的关键之举——土地承包,在地方上早已不是问题,在兵团却是步履艰难。“体制太计划,管理太集中”就是症结所在,有些农工至今没有固定土地。为此,兵团把“减负工程”的重点放在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提出“还田于民”、“还利于民”。过去,兵团存在师、团两个利益主体,这两个利益主体的地位是不对称的,团场处于弱势。以棉花销售为例,各植棉团场没有棉花销售权,由师棉麻公司统一销售。团场得到的棉花售后款远远低于市场价,但银行贷款利息却由各团场承担。如此,必然加重了农工负担。今年,兵团将棉花销售权还给了团场,也就等于把利润还给了农工。针对一些干部存在包地、经营农机具等变相与民争利现象,兵团党委严令清查,要求将干部承包的所有土地、参股经营的农机具全部清退。

    与此同时,兵团出台了一系列减负配套措施:停止收取农机具建设费、林业绿化费、统一防病费等一切不合理费用;撤消团场营级建制,推进小连队合并,整合教育卫生资源,减少管理层次,精减行政人员3000多名。加强预算管理,取消连队招待费开支科目,师级各部门预算必须量化到一张纸、一支笔。这些措施,使全兵团的管理费用比上一年降低了5%。

    怎样保证这些减负成果不被截留、真正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兵团党委规定:各团场必须将减负指标量化到每亩地、每位承包职工身上,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多管齐下、多头并进的各项举措,使兵团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测算,今年全兵团总计减轻农工负担2.7亿元,农工仅土地承包费平均每亩地就比上年少交了22元。(记者王慧敏)

 
 
 相关链接
· 四川将减免农村客运交通规费 降低农民出行成本
· 国务院减负办:四季度全国开展企业治乱减负检查
· 黑龙江省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6年减负30多亿元
· 山东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 人民日报时评:要尊师 先要“减负”
· 为维护企业权益 海南出台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