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大风大浪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土地、信贷等房地产行业链条各个环节都一并收紧,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消费者都在观望等待中作出各自反应。政府有关部门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少数城市住房价格上涨仍然过快,部分调控措施尚没有完全到位,房地产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这是上海浦西楼群一瞥(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在2006年南京秋季房地产商品交易会上,一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推介楼盘(10月19日摄)。 新华社发

这是在苏州房地产交易大厦的二手房过户办公区等待办理过户手续的市民(7月31日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从2006年8月1日起,二手房转让必须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众多市民前去当地房产交易机构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急赶二手房交易个税调整“末班车”。 新华社发

左图:2006年“两会”期间,来自中国科协的全国政协委员宋春华就房地业相关问题发言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上高价房过多,而适合普通百姓消费水平的住房却供不应求,导致百姓无房住而房屋市场空置率居高不下的怪现象。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制度也不完善,住房没有流动起来,很多群众租不到廉价的房子。他建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适度合理的宏观调控(资料照片)。右图:在天津举办的一场住房销售会上,渴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群众争相拥入会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几名厦门市民从楼盘广告牌前走过(9月10日摄)。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