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大部分将用于新农村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韩洁)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2007年我国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超过2006年,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比重比2006年有所提高。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财政部统计显示,中央财政2006年年初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增量和增幅均高于2005年。

    根据财政部对明年工作的部署,2007年财政部将继续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土地出让收入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重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

    据了解,2006年国家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比例为45.7%,比2005年高出1个百分点;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313.8亿元,比2005年增加5.5亿元。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共安排1030亿元转移支付。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

    2006年财政部门还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

    此外,为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今年还投入资金70.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等,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9.1亿公斤。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还积极创新支农资金使用机制,并大力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截至今年11月底,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保值贴补利息资金69亿元,并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延长3年。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将继续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逐步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连续、稳定的支农政策和制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进一步照耀到广大农村。

 
 
 相关链接
· 北京市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前将向社会公示
· 北京首次公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提高决策民主化
· 北京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试行公示制度 增加透明度
· 浙江推广公益性文化项目 政府买节目群众饱眼福
· 黑龙江省将对政府投资所有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
· 山东省严禁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带资承包的方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