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建漳州12月27日电(记者 许雪毅)第一部比较完整地反映闽南话漳腔概貌,具有资料性、实用性、学术性的语言工具书《闽南话漳腔词典》编纂工作历时一年半,目前已接近尾声,明年初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为之作序。
据介绍,词典共收入词目1.8万余条,共120多万字,具有词量大、内容丰富、释意准确和检索方便等特点。
据悉,词典词目以旧漳州府所在地(今漳州芗城区)为首,下面收录属县有差异的部分词条,也酌收台湾闽南话漳腔部分词条。通过对漳州各县市5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原生态”方言发音人的采访,词典汇集了大量具有活力的漳州腔口语词汇,保存了有关漳州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
福建省台盟、漳州市政协、福建省台办等部门联手开展编辑组织工作。两岸多位知名闽南方言专家担任顾问,漳州市语言、方志、文化等各界专家学者参加书稿审校工作。词典出版后将部分输往台湾和海外地区。
鉴于台湾是使用闽南话漳腔的主要地区,编纂者聘请台湾学者柯逊添担任顾问,参考了台湾多部有关词典,并向到漳州经商、旅游或定居的台湾人士采集了一部分漳腔民俗语词。
闽南话形成于唐代,目前闽南话全语系人口达8000万人以上,其中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有5000多万人,目前台湾岛内讲闽南方言的人占80%左右。
闽南话一般有漳州腔、泉州腔、厦门腔三大支脉。现在台湾通用的闽南方言是“漳泉滥”(由漳州腔、泉州腔逐渐交融形成),并逐步向闽南方言代表厦门话靠拢,但主要保留了漳州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