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发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李薇薇)15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按照这个规划,北京市将围绕增强城市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一工作重心,实现知识产权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知识产权核心区域,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能力;建立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等5个方面的目标,最终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首善之区”。

    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到2010年,北京地区每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18件,其中发明专利数12件;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8件,其中发明专利数5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5万件,驰名商标达50件,著名商标达500件;引进、培养百名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实务技能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育千名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万名从事社会各类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培育300家专利实施示范企业,重点培育20至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各项数据指标大幅上涨 北京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李薇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商标注册、驰名商标数量和版权登记量大幅度增加……15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五”以来,北京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项数据指标呈现大幅度上涨趋势。

    规划指出,“十五”期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量累计83978件,专利授权量累计3994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3929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10958件,位居全国第一位。北京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已超过10万件,位居全国第四位。与版权相关的几项主要指标均列全国首位。其中作品登记16184件,软件登记23961件,引进图书版权34152种,分别占全国的46.3%、37.1%和66.2%。

    此外,在“十五”期间,北京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北京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纲要(2004年——2008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知识产权工作计划》《北京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等,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机制。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得以确立。建立了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开展政策和制度示范推广。

    规划指出,截至2005年,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有130家,约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商标代理机构有483家,是未放开代理机构登记前的近13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规划介绍,“十五”期间,北京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推动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并为加强社会监督,自2003年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制度。统计表明,五年间,北京市累计办理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案件6863起;累计查处侵犯著作权案件460件,处理著作权纠纷240件;累计处理专利纠纷125件,查处冒充专利99件。

北京自剖知识产权事业四大不足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李薇薇)15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北京知识产权事业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存在着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规划指出,北京市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重视数量大于重视质量的阶段,特别是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重视不够,必须培养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经营体制,改变不重视技术成果市场化能力和知识产权价值的意识。

    二是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与知识产权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存在较大差距。规划指出,某些政府部门没有熟知知识产权的人员,从而使得某些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处于疏漏状况。一些部门的信息网站上也无法查询到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内容。这种工作状态尚不能适应知识产权发展的需求。

    三是北京知识产权的创造力和创新成果产权化的能力不足。规划指出,北京关于技术贸易的大量持续逆差表明,北京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在与经济的结合上与沿海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担心保护不力而拒绝申请专利或者取得其他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创新成果产权化能力的弱化。

    四是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尚需加强。规划指出,有的知名企业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在专利、商标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足。目前很多企业均未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专职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无法管”的状况。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势在必行。

    规划强调,“十一五”时期,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抓发展机遇,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地位的提升,服务于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关链接
· 知识产权局发布06年各省专利申请量排名最新统计
· 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开通文献咨询台受到广泛关注
· 我国首例邮递侵犯08奥运会标志知识产权案被查获
· 陕西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GPS芯片组
·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引进知识产权创新人才
· 2007年工商行政管理将努力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