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纪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广州六脉通海、因水而兴,市区水道纵横,除珠江干流,流溪河、白坭河等主要水道之外,还有总长913公里的231条河涌,这既是大自然给予广州的特殊礼物,也是广州整治珠江的重点对象。

    众所周知,珠江广州河段因水发黑发臭,使广州城市形象大损。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狠抓水源地污染综合治理。他们按照珠江综合整治的工作部署,全市动员联合进行了西部、东部和南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2003年至2005年,全市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章建设项目6606宗,关闭规模化禽畜养殖场103家,关闭、搬迁和停产企业538家。与此同时,广州狠抓城区河涌污染综合整治,确定了“水清、岸绿、堤固”和把河涌打造成靓丽风景线目标,制订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按照“北建库、南建闸”和“引水济涌”治理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河涌整治工程建设。目前,广州市231条河涌,已综合整治56条(段)、岸线总长167.8公里,已截污27条河涌,铺设截污管线385公里。

    1月22日,记者与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一行来到海珠区小洲村采访,这个4.5平方公里的水乡,小桥、流水、果园飘香、绿荫环绕。据简文龙老人介绍,1994年以前,这里的河涌又臭又黑、蚊虫满天,政府为整治河涌不惜投巨资为每家农户安装截污管,总长度达22公里之多。如今这里水清,鸟语花香,吸引许多画家将工作室搬到这里进行创作。

    谈到截污治水,不得不说广州大学城。2003年8月广州市长张广宁率团到友好城市法国里昂市考察,考察回国后,张广宁建议将大学城设计的2000多个化粪池去掉,直接接入排污管。张广宁说,化粪池是排污的源头,几十年前欧洲早就取消了。如今大学城成为广州社会事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典范。通过这个事例,我们看到了广州市领导对截污治水的决心和细心。2001年,广州市制订实施了《广州市重污染企业全面达标工作方案》,到2005年底,广州市107家重点治理企业水污染物达到省或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通过多年“治水”的努力,珠江广州河段实现了“三年不黑不臭”目标。2006年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比2003年上升11.1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81%,比2003年上升7.74%,珠江广州全河段水质达到四类,其中丰水期水质达到三类。由于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2006年广州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去年1月至10月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四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78%,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2006年7月12日,中断了近30年的珠江横渡活动重新举行,4600多名广州社会各界人士畅游珠江。

    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污染同样任重道远。针对“云里雾里看羊城”的大气环境污染,广州市坚持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03年至2006年,广州市投入12.38亿元,在41家企业安装脱硫设施。全市烟气脱硫能力由每年1.9万吨提高到9.8万吨,与到“十一五”期末广州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目标相比,等于再造了一个工业发展的环境空间;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18.3万吨降到14万吨以下,减少24%以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由84.5%提高到95%,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由5.3千克下降到2.9千克,下降62%,有效遏制了二氧化硫污染势头。

    机动车尾气污染被老百姓喻为“黑龙”污染,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对此,广州市政府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地方法规《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2004年又编制了《广州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规划(2003—2010)》,2005年7月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知》,2006年9月1日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提前实施机动车国3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地方标准的城市,系统建立了近中期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框架。在打造绿色公交,推行清洁能源的进程中,广州市作出了表率,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液化石油气(LPG)清洁能源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市LPG公交车达6400辆,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85%,全部完成16000辆出租车的LPG改造。根据广州市公交出租汽车排放量占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比重48%至50%的情况计算,广州公交、出租汽车全面使用LPG清洁能源后,每年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总量将分别减少22000吨、2430吨、1779吨和417吨,为广州市区上空再现蓝天白云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扬尘污染,广州市结合企业搬迁和热电联供改造拆除烟囱641个,使工业烟囱由1100个减少为459个。为强化饮食业污染整治,广州市查处污染扰民案件5923宗,责令780家扰民业户停业或关闭。目前全市有8523家饮食企业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广州市8年来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共投入35.36亿元用于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和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2005年广州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共332天,占总天数的91%;2006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到91.5%,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5.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4.3%和22.7%。2006年1月至10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2天,占92.8%。

    广州碧水蓝天工程取得了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据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调查,1998年创模以前,广州市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仅为44%,2006年在省创模预验收和国家技术评估的民意调查中,市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超过95%,充分体现了创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基于此,广州将朝着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六大建设目标迈进。(邓海平)

 
 
 相关链接
· 广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纪实: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 天津成为我国首个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直辖市
· 杭州 珠海 江阴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 环保总局批准三个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 贵州省发出通知推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