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张宗堂)由人事部牵头组织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06年开局良好,共有23520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超过原计划招收的2万人。
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些大学生中,支教的10381人,支农的8077人,支医的2811人,扶贫的2251人;男女比例几乎各占50%;拥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与拥有大专学历的学生各占50%。
为推动“三支一扶”计划顺利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门政策,有的地方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措施。如黑龙江对在基层服务期满并志愿扎根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一次性给予安家费2万元;上海市给予“三支一扶”大学生每人每月1790元日常生活补贴,以及一次性政府奖金,第一年为7000元,第二年为12000元,第三年为18800元;青海省“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凭经人事部门认定的“三支一扶”证书,笔试成绩加5分,三年内报考省内院校硕士研究生的,经教育部门认定,在初试总分中加10分。
人事部副部长陈存根说,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促进了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对于2007年的工作,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招收2万名“三支一扶”的大学生;继续与财政部门协商,解决经费保障问题;研究提出统筹实施毕业生服务基层各类计划工作方案;为2008年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服务谋划对策等。
2006年2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三支一扶”工作,并鼓励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