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政协委员建议:要认真解决农村大学生读书就业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1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学生读书难、就业难导致的农村社会问题如今已经凸现,虽然中央、地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建议,要认真应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社会问题,让农民缓一口气。

    “以青海为例,农村贫困人口达100万人,占农牧人口的1/3,目前农民贫困原因要么是因病致贫;要么是因教育返贫。”鲍义志一针见血地说。

    据调查,青海贫困农民的年纯收入在800元以下,而从1994年至今,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升至5000—8000元,学费猛增约20倍,而国民收入增长不到4倍。近年在青海省属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每年学费和生活费等各项支出约需1万元,一个家庭供养一个本科生,最少需要4万元,省外就读花费更高,相当于贫困农民50年收入。

    鲍义志告诉记者,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帮助家庭脱贫的出路,以前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全家基本可以解决贫困。而现在青海省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仅在46%左右,这样使得供养孩子上大学的家庭长期贫困,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

    鲍义志动情地说,农民为高教改革付出了高额的代价,对于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几乎为零。长期待业,已使这些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荒废,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知识、人才的极大浪费。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加入农民工队伍干简单繁重的体力活,这是对国家和家庭以巨大投入培养的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鲍义志分析道,不能就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已经被社会边缘化,沦为新的弱势群体。这些年轻人大都在25—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不能立业、又不能成家,悲观绝望,面对前途的渺茫,喟叹命运的不公。而永远偿还不清的债务,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摧毁他们的心灵。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在农村出现,辍学率升高。

    如何解决农村大学生读书贵、读书难的问题,鲍义志建议,一是适度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样学生既花费少,又就业快,应防止大量把职校升格为高职院的倾向。二是降低高校收费,高校收费占教育的成本应在35%以下,也就是一年不超过3000元。三是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采取倾斜政策。这样既可解决部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可解决西部地区师资短缺大量使用代课老师的矛盾。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对长期无法就业的大学生应心中有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流动就业机制,避免他们用非所学,用非所长,造成人才浪费。(李时平)

 
 
 相关链接
· 团中央全国学联采取积极措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 北京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开专场
· 重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 辽宁省出台多项措施切实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
·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大学生就业关键要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