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9日电(记者马勇)记者从9日召开的青海省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获悉,刚刚过去的2006年成为了青海这个西部省份经济腾飞的辉煌年份,2006年青海生产总值不仅创下了641亿元的历史新高,年增幅更是跻身全国前三位,达到12.2%。
青海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青海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30.8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1.2%。在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带动下,石油开采、加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化学产品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成为了青海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六大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96.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7%。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0.86%。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说,青海进出口贸易也在去年创历史新高,实现进出口总值6.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7.7%,增幅居全国第二。“藏羊”“晶珠”等青海本地的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的支持下,2006年,青海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3.04亿元,同比2005年增长了31%,为青海历史上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最高的年份。
经济发展效果还显著体现在青海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增收中,2006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00.35元,比上年增长11.7%。随着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青海农牧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2358.37元,较2005年增加了193.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