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两成食醋产品、大米和一成熟肉产品质量不合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姜雪丽)国家质检总局18日发布的食醋产品专项抽查结果显示,两成多食醋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8%。

    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年货”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其中,食醋产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山西等14个省份226家企业生产的289种产品。

    本次抽查对食醋的卫生和理化指标感官、总酸、游离矿酸、不挥发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苯甲酸、山梨酸、标签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其中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致病菌项目经检验全部合格。

    抽查结果表明,一是前几年反映较为突出的食醋中防腐剂、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单项符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大型食醋生产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在产量和销售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保持稳定,本次抽查中大型食醋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9%。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个别产品苯甲酸超标;个别产品菌落总数超标;部分产品总酸和不挥发酸含量不合格。其他的质量问题包括:部分产品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低。此外,个别产品检出游离矿酸,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食醋中不得检出游离矿酸。还有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

    抽查中质量较差的产品有吉林德惠万家利工业有限公司松花江酱油厂生产的惠佳老醋、安徽颍上县三桥酱醋厂生产的镇红香醋、河北保定圣海食品厂生产的圣海陈醋、天津市静海县天源调料厂生产的独流陈醋、福建福安市连丰食品酿造厂生产的创丰牌糯米白醋王、河北清苑县高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冀鹏陈醋。

    专项抽查显示:近两成大米质量不合格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姜雪丽)国家质检总局18日发布的大米产品专项抽查结果显示,近两成大米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1%。

    为进一步提高大米产品质量,促进大米行业健康发展,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年货”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

    其中,大米产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上海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家生产企业的180种产品。

    抽查结果表明,一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二是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等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部分产品水分超标,大米水分超标,会影响大米的口感,而且容易在贮存过程中发生霉变,使大米的保存时间缩短。此外,有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未标注质量等级、保质期、生产日期等。

    抽查中质量较差的产品有湖南岳阳洞庭湖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洞庭湖晚籼米、江西高安市礼港制米厂生产的晚籼米和湖北仙桃市毛场顺发米厂生产的中晚籼米。

    专项抽查显示:近一成熟肉产品质量不合格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姜雪丽)国家质检总局18日发布的熟肉产品专项抽查结果显示,近一成熟肉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2%。

    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年货”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其中,熟肉食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16个省、直辖市83家企业生产的102种产品。

    本次抽查对熟肉制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铅、亚硝酸钠、苯并芘、苯甲酸、山梨酸、胭脂红等指标进行了检验。

    经检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亚硝酸钠、苯并芘、山梨酸、胭脂红、感官指标全部合格。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产品质量较好。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个别产品菌落总数超标;个别产品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个别产品铅含量超标;个别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

    抽查中质量较差的产品有:山东莱芜宾馆生产的凤魁香肠、广东东莞市东城金亿丰食品厂生产的金亿丰五香牛肉干、郑州市中原天顺熟肉加工厂生产的天顺烤肠和辽宁葫芦岛市全理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理记切片火腿。

 
 
 相关链接
· 质检总局:江苏严厉查处一特大熟食牛肉造假案
· 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看望职工
· 国家质检总局李长江李传卿等看望一线干部职工
· 国家质检总局举行春节团拜会 李长江李传卿出席
· 质检总局加大查处食品过度包装 加强液态奶监管
· 质检总局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液态奶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