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在2007年春季抗旱中,把确保城乡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目前已解决21.78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自2006年汛期结束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截至今年3月上旬,云南省除滇西北和滇东北的局部地区有零星降水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滴雨未降,大部分地区出现冬干春旱,局部地区干旱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到3月上旬,云南省农作物的受旱面积已达26.05万公顷,其中轻旱面积18.49万公顷、重旱面积6.9万公顷、干枯面积0.66万公顷;缺水缺墒面积达15.27万公顷;有113.6万人、70万头大牲畜面临饮水困难,加上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小麦、油菜、蚕豆等小春作物正处于需水高峰期或关键期,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云南省水利部门的专家介绍,云南省的旱情高发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今年干旱的局面呈发展态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严重旱情。
面对旱情,云南省早安排、早动手。一是从制度和物资上早做准备。抓紧时间落实好抗旱工作责任制及各项抗旱措施,及时维修、维护抗旱机具、设备、设施,尽快补充、备足抗旱中损耗的抗旱物资、设备;二是把确保城乡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对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认真摸底排查,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好供用水计划,确保群众的用水安全;三是各地要在水库、塘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抓好库塘蓄水,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蓄水、引水工程的水毁修复、库塘清淤等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库塘蓄水,为下一步抗旱储备更多的水源;四是要求各州市县防旱办密切监视辖区内的旱情动态,及时收集、认真分析评估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及时上报动态旱情,严格执行旱情的旬月报制度,旬末要及时上报旱情动态统计表和抗旱情况统计表,月末及时上报城市干旱缺水及水源情况统计表,旱情发展较快时,实时跟踪上报情况动态。
截至3月上旬,云南省已投入抗旱资金1254万元,投入抗旱人数59万人,启用泵站478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7万台(套),启动机电井0.8万多眼,出动机动运水车辆1万辆次,抗旱浇灌面积44.1万亩,解决21.78万人、10.65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四川遭遇旱情 打井8300多口解决35.2万人饮水问题
去年遭遇大旱的四川省入春以来又出现旱情。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早部署,迅速行动,旱区各级政府已派出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近10万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受旱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目前,全省已出动抗旱机具11.4万台(套),打井8300多口,提供抗旱用水3.5亿立方米,解决了35.2万人的饮水问题。
3月21日,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来到旱情比较严重的乐至县调研,了解当地人畜饮水和春耕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望慰问旱区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抗旱减灾促增收的对策,并把一袋袋良种、化肥、农膜分发到村民手中。他要求当地干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党员和干部站在前面,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继续组织打井找水,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和百姓身体健康。
去年干旱最严重的广安、南充等地,春耕生产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去年大旱使广安的蓄水量减少一半,冬水田也减少了60%,广安决定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行旱育秧,同时对10万多亩“望天田”改种春玉米和大豆等旱地作物。2月中旬,广安市召开了大春育苗现场会,会后1.3万名农科人员和干部分赴140余个乡镇。3月上旬,广安已育旱秧8.2万多亩,占计划的88.9%,预计大春旱育秧水稻推广面积可达13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2%,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
眼下,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江堰管理局正以每秒150立方米的流量从渠首向干涸的丘陵灌区紧急调水。持续的冬干春旱,使370万亩丘陵灌区出现旱情。对此,都江堰管理局加强灌区的水量调度,尽力组织水量到丘陵灌区囤储,目前,灌区蓄水为10.64亿立方米,管理局做出“大水远送,小水近用”的调水方案,确保灌区春灌和人畜饮水。达州市大竹县入春以来雨水偏少,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提醒农民早做水源储备,派出技术干部到各乡各村指导培育旱育秧苗床。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了解到,为全力抗旱,四川今年将分3个时段、10个区域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全年计划飞行约30—40架次,预计增加降水约10亿立方米,影响面积覆盖整个四川盆地,为缓解旱情发挥重要作用。(记者李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