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教育部报告显示车祸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最大威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周婷玉 吴晶)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数据表明,交通事故导致的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

    今年3月26日是全国第12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教育部26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事故总数的50%多,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其中,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

    “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规驾驶。”报告指出,教育部门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对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对各类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积极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

    报告同时指出,教育部门还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建立健全学生上下学接送和交接制度,确保不让学生乘坐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

    新闻背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996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观看交通事故案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组织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坚持和完善小学生放学路队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各种制度。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相关链接
· 教育部报告显示逾七成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
· 浙江细化校园安全制度 学校须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 加强校园安全 公安部要求年底前重点抓三项工作
· 关注立法:校园安全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