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4月4日电(记者 秦晴)云南省近年来采取包括财政资金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一系列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云南省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种类最多、人数最多、行政村最多、发展任务最重的省份。据云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介绍,该省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力争到2010年,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基本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水平。
2006年,云南省筹集专项资金近2亿元,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培训等6361个项目,开辟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有效途径。通过集中扶持,新增18个村修通公路、20个村能够接收电视节目、20个村通了电话、34个村建盖了卫生室、41个村解决了安全饮用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350公斤;4844户住进了安居房,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同时,云南先后在西双版纳布朗山乡、基诺山乡实施“两山”综合扶贫开发,在德宏三台山德昂族乡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对怒江独龙江乡进行驻村帮扶,并采取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三免费”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