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刚刚萌发春的气息,新疆旅游业就已春潮涌动:自治区旅游局开始全面实施“东联西出”战略,美国平天、深圳华强等公司也争相抢滩开发新疆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各景点纷纷展开了“生态减负行动”。自治区旅游局党委书记池重庆说:“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生态减负,都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为有不为,新疆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连续几年,新疆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都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攀升。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给当地生态带来压力。不久前,新疆旅游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条例》明确规定:如果环保不过关,景区的开发、评定均会被一票否决。
各风景区闻风而动:天池决定投资8亿元恢复原始生态,主景区严控游客数量;喀纳斯景区不但对游客进入量做出严格规定,还开始将景区内的不合格建筑物悉数迁出;巴音布鲁克草原、那拉提草原、塔里木胡杨林公园等也开始了相关清理。
考虑长远,难免影响到眼下的旅游收入。新疆决定开拓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东联”是他们使出的第一招。不久前,新疆、甘肃两省区的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敦煌、嘉峪关5地市,共同签署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决定联手打造以“丝绸之路”为共同品牌的区域旅游客源市场,5地市将共同开放旅游市场。
在“东联”的同时,新疆探索“西出”战略:拓展中亚、欧美市场。毗邻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小县吉木乃,推出了中哈边境五日游。短短几个月,这个人口只有3.7万人的边境小县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光顾。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塔克什肯口岸、吐尔尕特口岸也都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据悉,截至目前,今年新疆共接待入境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创汇2000多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左右。(戴岚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