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16日电(记者郭嘉轩 戴劲松)16日上午,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武汉开幕,这是亚洲国家首次承办的国际植物园界最高规格会议。
来自世界89个国家和地区的726名境外植物、园艺专家,以及252名中国国内代表,将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植物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世界植物园大会”是全球植物园界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盛会,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发起,选择世界上有影响的植物园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为世界植物园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并明确植物园在植物保护、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负责承办本届大会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三大核心植物园区之一,收集栽培了以华中地区资源植物和中国内陆水生植物为主的各类植物7500多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并建立了“三峡植物园”和“华中地区珍稀植物基地”两个重要的植物迁地保护园区。
据武汉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博士介绍,前两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先后在美国和西班牙举行,此次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本届大会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政府、国家林业局、武汉市政府共同主办。
国际植物园联盟(BGCI)秘书长莎瑞·欧菲德表示,在5天的会议中,专家们将通过回顾世界各大植物园履行《全球植物园2010年目标》所取得的成就,推动《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在全球实施,同时为全球植物园界在2007年—2010年的工作提供框架和指导作用。
据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全球植物保护战略》16项措施制定的《中国植物保护策略》也将在本次大会上予以发布。
许天全说,华中地区是中国植物资源的核心地带
新华社武汉4月16日电(记者戴劲松 魏梦佳)16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许天全在此间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华中地区是中国植物资源的核心地带,华中地区植物资源无论是物种数量还是区系成分,在世界上均具有极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特有性。
许天全介绍说,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个区域的植物种类特色不一,但南方与东南亚接壤,北边与蒙古、俄罗斯及中亚诸国毗邻,西疆又与印度等国紧靠,所以这些区域的部分植物并非中国独有,而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在华中地区较为集中,像三峡、神农架一带就是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的原产地。
他分析说,华中地区既是我国南部亚热带与北部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又是我国西南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连接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被列为世界上25个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目前,中国植物的特有属92个、特有种4035个,其中华中地区分别为31个、1591个。
许天全说,100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各种手段掠夺了不少中国植物资源,尤其是华中地区的宜昌、鄂西一带,如1904年被新西兰人采走的猕猴桃,又如国际花卉市场上的西洋杜鹃就是江西、湖北两省的映山红。如今,国内市场上的洋水果、洋花卉、洋蔬菜有60%以上的原产地是中国。因此,我国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意识有待加强。
全球有34000多种野生植物被列为濒危物种
新华社武汉4月16日电(记者戴劲松 郭嘉轩)16日,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获悉,全球目前已有34000多种野生植物被列为濒危物种。
国际植物园联盟(BGCI)秘书长莎瑞·欧菲德介绍说,据国际植物园联盟最保守估算,全球现存的30万至45万种野生植物物种中,至少有10%至20%的物种正面临生存威胁。
但有关专家最近通过多种计算方法重新评估,全球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数量可能已高达94052至193513种。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植物资源全面枯竭之灾。
莎瑞说,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除了供给人类基本食物和纤维的农作物外,植物也为世界各地众多人口提供食物、医药、能源、衣物和居所。同时,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动物生存的基础。然而,因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野生植物物种正以高于自然消亡近千倍的速度灭绝。
据了解,4月16日至20日在武汉召开的世界植物园大会,是国际植物园界声誉最高的学术盛会,有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和政府官员应邀出席。
野黄桂成为世界植物园大会纪念树
新华社武汉4月16日电(记者王敏 廖君)记者从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组委会获悉,野黄桂成为本届大会纪念树。15日,BGCI(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的14位委员在武汉植物园共同栽下一棵野黄桂作为纪念。
野黄桂原产自湖北省神农架,这种樟科植物散发着桂皮的香味。上世纪50年代末,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将其引入园中栽培。四十多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发现这位深山远客的优点: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良好,一年可长1.5米至2米;圆锥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树干通直、光滑;树皮可入药,枝叶可作工业原料。
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刘宏涛介绍说,目前,武汉植物园已取得野黄桂的驯化物种认定,正计划将其作为城市绿化树种,逐步推广到华中、华东、华南等地种植,为城市景观提供多样性选择。由于野黄桂是由武汉植物园驯化培育的本土树,为了纪念本届植物园大会首次在中国湖北召开,所以选择它作为大会的纪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