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五大原因导致天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4月22日电(记者 周润健)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底线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阶段,不少于260万字;高中阶段,不少于150万字。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

    该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表示自己阅读量很充分的占29.8%,明确表示自己阅读量不充分的占32%,说不清楚的有38.2%。这表明,有近七成中小学生对自己每年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是不满意的。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邢真分析认为,造成学生阅读空间越来越少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有:

    ——部分学校、家庭更多地看重分数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压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在以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广播、影视、电脑、网吧等占据着信息前台的今天,文字阅读从短期看是件艰苦的事,学生需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读书带来的乐趣。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每天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至少要10个小时,再无更多精力阅读课外书。迫于学习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感觉麻木,兴趣缺失。

    ——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这部分学生对与课本无关的读物不感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由此造成知识缺乏,信息闭塞,认知思维不开阔。

    ——个别学生缺乏老师、家长引导与环境的熏陶,阅读意识较差,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

    相关阅读: 天津:科普、科幻类读物成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首选

    新华社天津4月22日电(记者 周润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科普、科幻类读物成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首选图书,其次是漫画类书籍和教辅类图书。

    该项调查显示,把科普、科幻类图书列为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的学生,占调查总样本的45.4%,体现了中小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勇探科学奥秘,掌握科学技术,提升科学素质的时代风貌。特别是男生表现更为突出,有54.6%的学生把科普、科幻类图书作为课外阅读的首选。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邢真认为,中小学生对科普读物和科幻类读物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特别是《纲要》中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提供了良好心理准备和基础。

    在中小学生中,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也受到了格外的欢迎。这项调查显示,在选择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42.1%的中小学生选择了“漫画类”书籍,使其名列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的第二位。另外,喜欢“卡通画”类图书的学生占了总样本的32.2%。

    邢真指出,这些作品以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的特色,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打动了学生的心弦。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给学生提供的精神食物,除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还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但漫画类与卡通画类作品的盛行也给我们一个警示:课外阅读活动正在出现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重“读图”,轻“读文”,会影响中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应引起重视。

    在目前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学科有关的教辅类读物,占据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重要位置。调查显示,阅读教辅类读物的学生人数排在了阅读文学名著和其他小说等文艺类读物的前面,仅次于科普、科幻类读物和漫画类书籍。

   专家认为,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新华社天津4月22日电(记者 周润健)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邢真说,中小学生面对“轻阅读”读物表现出异常欢愉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孩童心理——形象的画面、跌宕的情节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

    但他们的阅读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部分学生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和提升精神品质,而是图消遣、寻开心,甚至少部分学生迷恋带有暴力与恐怖等情节的小说,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邢真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老师、家长应该指导学生们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开拓他们的阅读深度,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

    天津一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家庭阅读氛围普遍薄弱

    新华社天津4月22日电(记者 周润健)家庭,是孩子阅读的主阵地。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家庭阅读氛围普遍薄弱。

    家庭藏书量普遍不高。该项调查显示,家庭藏书量在20本以下占调查总样本的40.8%,藏书量在61本以上的仅为16.3%。

    学生家长在家里阅读书报的不足半数。该项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在家中很少阅读书刊的占到了调查总样本的25.1%,还有26.8%的学生对父母是否阅读书刊说不清;当学生阅读课外书时,经常受到父母批评、责备的占到了11.8%,还有15.6%的学生说不清父母对自己读课外书的态度。

    调查还显示,学生在家能常与父母交流、讨论所读课外书情况的有30.6%,有44.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就阅读课外书的问题与父母交流、讨论。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邢真认为,家庭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最多的场所。家长的读书品位和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阅读水平。

    他表示,作为家长,既不能粗暴干涉孩子读课外书,也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学习,给孩子起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应帮助孩子选择购买优秀的课外读物,把好课外阅读的质量关,必要时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

 
 
 相关链接
· 全国人大代表:警惕农村“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年均学费支出2450元
· 政协委员建议:要认真解决农村大学生读书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