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4日电(记者勿日汗)1947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怀下,内蒙古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人正在以显著成就迎接自治区60华诞。
据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今年自治区将本着“隆重、热烈、节俭、务实、安全”的原则开展一系列活动庆祝我国第一个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主要集中在8月,届时将举办文艺、体育、经贸和旅游等活动。60周年大庆徽标《骏马腾飞》和吉祥物《蒙蒙》已经确定;庆典晚会大型民族歌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内蒙古各类媒体都开设专栏,介绍内蒙古60年的变迁……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曾谈到:内蒙古有广袤的大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正如邓小平同志预言,当自治区迎来自己60岁生日的时候,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2000年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治区确定了全面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等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使得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加,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谈起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者接触到的内蒙古人无不感到自豪与欣慰。去年,自治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13美元,财政收入712.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4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358元。如今,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17个中国驰名商标;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猛,全区铁路正线延展里程达7813公里,公路线路里程8.33万公里;口岸建设日新月异,对外贸易日渐活跃……
记者了解到,尽管要搞一系列庆祝活动,但更多的内蒙古人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多的成绩来迎接自治区60华诞。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来说,“为民办实事”才是大庆活动的“重头戏”。今年内蒙古将投入百亿元,实施包括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教育资助、城乡医疗保障等在内的“十项民生工程”。目前,全区12个盟市都已锁定为民办实事的重点。
记者采访到的许多人谈到,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60华诞,也是内蒙古人再创辉煌的一年。从今年一季度的形势看,全区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效益较好,有了一个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