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茆雷磊)“对于奥运,我们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站在建设中的“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地前,连战的话语难掩激动心情。也许是想强调对于奥运的期盼,他的夫人连方瑀又补充说:“我们和你们一样希望来观看奥运比赛。”
正在北京参加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9日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与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阎仲秋等陪同下,偕夫人连方瑀、儿子连胜武等专程前往“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设工地参观。
在北京市“2008”工程展示中心,连战一行观看了15分钟长的北京奥运宣传片,听取了北京市政府与奥组委有关专家的介绍,还观赏了奥运场馆的模型。其后,他们又来到“鸟巢”、“水立方”等场馆建设工地,近距离感受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奥运场馆。
参观过程中,连战夫妇始终认真听取介绍,连战不时发出提问,连方瑀还在观看宣传片的时候拿出纸笔做笔记。在离开北京市“2008”工程展示中心时,连战欣然题词:“日新更新 引人入胜”。结束参观行程时,连战表示,祝愿北京奥运成功举办。
两岸旅游专家: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将有力推动两岸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张勇 陈键兴)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9日上午围绕两岸旅游合作开展讨论。来自海峡两岸的旅游专家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可为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拉动台湾经济的增长,也将为两岸旅游合作双赢开辟美好前景。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黄福才指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明显拓展台湾入岛旅游客源市场。近几年,台湾入岛旅游虽有发展,但速度缓慢。台湾旅游管理机构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计划和目标——“2008观光客倍增计划”,但提出6年来竟没有一年能达到预定目标。同时,世界观光旅游委员会最近公布的《2007年观光旅游经济研究》报告显示,若没有新的有效举措,2007年台湾观光旅游绝对经济产值、对台湾经济相对贡献率等三大关键指标排名都会退步。
黄福才认为,近年来大陆居民出境旅游蓬勃发展,民众对宝岛的旖旎风光早已心驰神往。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使台湾旅游客源市场短期内迅速拓展,不仅有利于岛内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使旅行社和饭店业等直接受惠,而且将给岛内交通和零售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有效刺激台湾内需市场,对疲软的台湾经济而言绝对是一大利多。
黄福才说,据分析测算,每增加10名旅游者,将为接待地带来0.55个直接就业机会,同时,每个直接旅游就业人员可拉动2.5个间接就业机会。因此,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将有助于台湾观光产业规模扩大并增加从业人员需求,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诱发相应的间接就业机会,从而有助于缓解岛内失业问题。
台湾观光学院校长李铭辉在发言中表示,据岛内有关机构估计,若每天开放1000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每人停留10天,每天平均消费207美元,一年至少给台湾带来265亿元新台币的观光收入。
他还列举香港和澳门的例子说,香港和澳门正因为通过吸引内地同胞旅游而获得巨大收益。这对于拥有更丰富旅游资源的台湾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启示。
李铭辉呼吁台湾当局减少、取消不合理且不必要的限制,早日全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将对台湾旅游业与经济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两岸旅游专家们还纷纷对两岸旅游合作提出建议,包括:努力构建海峡两岸旅游交通网络,保障旅游服务品质,共建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等。
台湾学者:两岸应扩大教育合作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陈键兴 张勇)台湾嘉义大学前校长杨国赐29日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教育专题讨论中表示,两岸应提出一套完善的因应策略,有效消除教育交流的一些障碍,扩大两岸教育合作,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杨国赐就促进两岸教育交流提出了多点建议。他说,首先要加强和扩大两岸人才交流,共同提升教育品质与国际竞争力,其途径主要包括学生互换、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
其次应加强两岸的研究合作。杨国赐说,两岸大学可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合作,主要方式可以包括:两岸大学之间互相开放、双向开展校际学术交流;邀请两岸同行参与集体或个人重大科技的合作研究;按照学科或专业领域建立资讯网络,实施两岸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如建立远程课堂、网络教学;两岸大学对等合作,共建文化或科技研究中心等,均有助于两岸大幅提升学术研究水准。
第三,应互相承认学历。杨国赐解释说,他所谓的“互认学历”是指学分互换与学分等值。希望未来两岸的大学教师可在校际之间互相聘用,学生也可以在有关院校中流动,双方互相承认所修课程学分,并可获得学校的学位证书。期盼两岸建立一个共同参与的参考架构,承认两岸大学教育文凭,为两岸大学生的流动和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第四,应开展策略联盟和合作办学。他表示,如能鼓励两岸大学间签订策略联盟,有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有效共享教学与研究资源,运用结盟伙伴的优势,达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以提升两岸大学教育的竞争力。
杨国赐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两岸教育界都应该深切体认到,人才开发与培养已成为加强发展竞争力的核心。期待两岸以和谐共生的胸襟,提出完善的因应策略,共同提升教育品质和人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