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渐成旅游新热点
新华社南昌5月3日电(记者李兴文、陈春园)粉墙黛瓦、袅袅炊烟、碧水蓝天,构成一道宁静安详的乡村美景。节日一到,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金盘村农民李根生就开始忙碌着接待一批批来自浙江、安徽等地的游客。李根生说:“近年来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守着青山绿水,日子越过越好。”
与婺源乡村一样,从北京到云南,从浙江到西藏,以田园风光和乡村民俗等为特色的乡村游,渐成中国旅游新热点,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但乡村旅游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西部省会中心城市周边地区逐步发展,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一度成为时尚。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今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山西“宅院”、山东“庄园”、江南古镇、西部村落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乡村游旅游产品的开发日益受到旅行社的青睐。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夕,江西的旅行社在九江推出以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景区为代表的农村山水风光游,在赣州则推出“农家体验一日游”,重点推介乡村生态农家休闲旅游。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各地陆续开发的乡村游缓解和分流了传统热点景区的压力,使游客远离了热点景区的拥挤,在徜徉田园间享受着别样的休闲乐趣。
据国家旅游局测算,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5亿人次游客,带动发展的村寨超过2万个,脱贫乃至增收致富的农民超过600万人。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一些现代新村、生态村庄、民俗村寨、古老村镇开发旅游项目,大量农民通过开旅馆、办餐饮、摆摊点、搞运输等,迅速转变为不离土、不离乡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亮点。
为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日前联合下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优势,力争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目前国家旅游局已正式启动旅游“百千万工程”,年内将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使乡村旅游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
麻智辉说:“随着中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步伐加快,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广袤的农村大地将成为中国最广阔的旅游目的地。”
黄金周促使我国农民发展城郊“休闲经济”
新华社南昌5月3日电(记者郭远明)“五一”黄金周是城郊养鱼户的“丰收”时节。但江西南昌市郊区的南昌县幽兰乡渔业养殖户万辉却忙着侍弄渔塘边的蔬菜:“原来城里人只来钓鱼。现在他们在这儿摘蔬菜,煮鱼吃。城里人多了一种休闲方式,连带我的蔬菜也卖了个好价。”
与众多城市郊区农民一样,万辉也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黄金周“捞金子”,但他给城郊钓鱼经济赋予了更多的休闲因素。万辉说:“城里人在黄金周往往是全家出游。可全家人中喜欢钓鱼的也许就一两个,其他人也要有休闲方式。”今年年初万辉在自家鱼棚里建起了干净亮堂的农家小台灶,让钓鱼的城里人能立即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
其实黄金周已让不少城郊农民单一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出现了第三产业——休闲经济的身影。吃一顿农家菜,爬爬山,摘摘果,钓钓鱼,淳朴的农家生活让平日里紧张忙碌的城市居民有了一次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机会。它不仅圆了城里人的乡村休闲梦,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黄金周将众多城郊农民引入旅游经济行业的同时,也促使他们与万辉一样,推动城郊“休闲经济”的发展。江西靖安县距南昌市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当地山清水秀,空气优良,植被丰茂。近年来,靖安县一些农民正在摆脱吃饭、看乡村风景等时间短、内容单一的“农家游”模式。黄金周期间,他们将空余的房屋提前预订给城里人住个三五天,让城里人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细细体验秀丽的山水和安逸休闲的农家生活。城里人的休闲消费额也比原来一日“农家游”增加了。
“黄金周让城里人在农村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农民能赚到更多的钱”,万辉对城郊“休闲经济”的理解朴实简单,这也是城郊农民发展“休闲经济”的基本动力。如今全国各地农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交通部门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35万多辆,以满足农民出行和市民到农家旅游的需求。
“农耕之旅”正在走红工业化中的中国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钱春弦 董峻)“雨水。农食:杏仁。蔬菜:苦菜。特色食品:凉拌苦菜、杏仁油特色菜、杏仁野菜粥”、“谷雨。农食:山葱。蔬菜:小白菜。特色食品:山葱蘸酱、柴鸡炖山蘑”
今年“五一”期间,在北京许多加油站,自驾游客可以得到这份《北京密云农食谱》。雨水、谷雨等二十四节气,把人们带回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风”。最新统计显示,以体验农耕文化传统为内容的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
“吃香甜可口的农家饭,我10岁的儿子最喜欢在自留地中进行农业体验,现在是春天,可以充分领略来自大地生长的魅力。”在北京一家公司任高级职员的曹会明说,我国乡村旅游植根于五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农耕之旅游,也是一趟最为直观的传统文化寻根之旅。
他的儿子刚刚,很喜欢喂鸡和拣柴鸡蛋等农家活动,干起给栗子树浇水养护来,更是有兴趣。曹会明说,希望儿子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接近大自然,与中华农耕文化建立更亲近的精神联系,“我希望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一份深切的感受。”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以其回归自然、崇尚田园风光的方式,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情结,这正是农耕文化崇尚自然和承袭传统的直接反映,并成为人们青睐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
从“胡马秋风冀北”到“杏花春雨江南”,旅游业使村民在接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使城市游客体验到与农耕文化的血肉联系。乡村旅游,沟通着加快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与数千年农耕文明史的中国。“城里的休闲者,为我们山里人带来了就业机会的旅游收入,还有外面的信息,特别是带来更加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在北京郊区从事旅游工作的乡村干部高荣宽的话也表达了众多农民的看法。
浙江农村出现休闲经济“产业链”
新华社杭州5月3日电(记者应曲川)绿色环保的农家蔬菜、野外放养的家禽、古朴干净的农家旅舍、原生态的民间戏曲,当你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时,你可知道,你所享有的这一切,在浙江省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村休闲经济正在向纵深发展。
生态养殖成规模
这两天,每天清晨,浙江长兴县霞城村水产组渔民张国庆都要沿着包漾河来回走几圈。如果有人在河里偷偷捕鱼或者乱倒垃圾,他就会马上制止。他的身份,已经从过去的养殖大户变成了村里护鱼队的队长。
张国庆说,他身份的转变是因为养鱼的方式变了。从去年3月开始,长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水产产业扶持政策,发展生态保水型渔业,对包漾河水域采取生态养殖模式,每年由县财政投入50万元,统一投放鱼种,并加强日常管理,渔民可按规定进行有序捕捞。
张国庆告诉我们,由于“农家乐”休闲游的快速发展,各种放养的鱼虾鸭鸡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越来越高。随着包漾河里的鱼从“圈养”变成了“放养”, 政府放养的鱼种无须投食,河道内丰盛的水草和浮游生物是鱼儿天然的美餐,成了河里的“清道夫”。由于这种自然放养模式养出来的鱼质好价高,张国庆去年因此增收了5万元。
记者看到,如今包漾河上已经不见竹竿、围网的踪迹,透过清澈的河水,可见水草在岸边荡漾。微风拂过,闻不到养殖区常见的鱼腥味。过去的四类水如今已变成三类水。
从浙江省农业部门得到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已经有375家企业的834个产品获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37家企业的100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生态养殖成为了浙江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原生态文化得“复活”
上海游客王亦昆带着一家人在四明山镇玩得不亦乐乎:白天看风景、吃农家菜,晚上观赏有当地特色的说书和戏剧。“肚子、脑子都很充实,这个周末过得真有意义,这样的农家乐我们最喜欢。”王先生不停地感叹。
去年“五一”黄金周,四明山镇大山村以每场200元的价格从余姚城区请来一位说书艺人表演《薛刚打太庙》,深受游客欢迎。于是,多年未见的戏台重新搭起来,唢呐又响起来了,年轻人学唱戏、民乐、说书的也多了起来。
“村里打算重新组建绍剧‘草台班子’啦。”悬岩村党支部书记王柏水兴高采烈地说,现在节假日外地游客那么多,演地方戏很受欢迎,重建剧团的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已经有好几个人提前报名了。
随着休闲旅游的升温,浙江省各地的原生态文化得到了“复活”,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发现,学习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也是一种好职业。北溪村70多岁的老奶奶单妙娥正在忙着用彩丝线绣“老虎挂饰”,“一个可以卖10元,游客很喜欢哪。”老人笑呵呵地说,最近还有很多年轻人经常说要跟她学手艺呢。
农村里的城市养老人
“巧借湖山营广厦,笑迎老少会方壶。”--这是著名修辞学家潘晓东给他在天目山农村购买的一间农居题的对子。只要五六万元,就可以在乡村公寓住30年。这样的好事,让“城仙居”这个新名词,成了最近上海、杭州一带的一个热点。潘晓东正是这个“城仙居”的首批业主。
2年前,在浙江临安市的九思村,村委书记汪苗华带头和另6户村民一起把老房子拆了,由联众公司出资建成七幢漂亮的小别墅,并将其中部分房间的30年使用权由联众公司以5到6万元的价格卖给城里人。从此,首批来自杭州的“城里人”开始住进了他们在农村的家。
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其实并不适合老人放慢的脚步,他们更需要的是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宁静,而建设于天目山这样有着优美山水风景的“城仙居”,正顺应了城市老人的需求,于是,“城仙居”很快成了一些老人的热捧对象。而联众公司也迅速把这种模式“克隆”到了众多风景优美的农村。
浙江省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城里人去乡村养老,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是休闲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