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让农民工拥有快乐的“五一”
新华社广州5月5日电(记者 孔博)王明和他的工友们这几天每天都按时来到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参加在这里专门为外来务工者准备的丰富的节日活动。
来自湖北的王明在广州一个建筑工地务工,他和工友们早就为这个“五一”长假作了安排:休息、逛商场、到文化宫参加娱乐活动。
“五一”期间,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的“农民工文化广场”准备了两场文艺晚会,还有免费的电影和卡拉OK等。王明说:“市文化宫为我们提供了节假日的好去处,使我们的节日生活不再那么枯燥。”
据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这里还为广大外来务工者准备了免费的摄影展、曲艺晚会、国标舞表演、篮球比赛以及职业病防治、生产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其他收费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广州港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将近6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五一”期间港口不能放假。但广州港在“五一”前夕组织1300多名劳务工人分批登上游船,参加了著名的“珠江夜游”。广州港还组织了慰问团,由集团领导带队分8个组在节日前夕到生产一线慰问外来务工者,发放消暑饮料,并和他们一起聚餐,拉家常。各港口还在“五一”期间为外来务工者加菜、免费放映电影。
在有20多万名外来工的深圳富士康集团,大多数员工都已放了长假。部分因需要赶工期而坚持工作的员工,则按照法律规定,在1日至3日享受3倍工资的待遇,4日至7日享受2倍工资的待遇。
在工厂林立的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五一”前夕住进了“外来工星级公寓”。这个名为佳大·时代公寓的大型员工公寓,对工人宿舍实行小区化管理,房间内有电话、衣柜、空调、独立卫生间、淋浴间以及电视和宽带接口,并且全天有热水供应。小区的员工活动中心还有棋牌室、阅览室等娱乐设施。如此配置的8人间公寓,每人每月只需承担88.75元的房租。
江苏台资企业“五一”放假渐成风尚
新华社南京5月5日电(记者 周国洪)“五一”长假,扬州瘦西湖景区杨柳依依、游人如织,37岁的张春俊与妻子、儿子游兴正浓。
“我老家是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的,在昆山一家台资企业当机械工。”杨春俊说,“我爱人在昆山的另一家台资企业打工,今年‘五一’我们两边的厂都放假,我们早早就订好了火车票,30日晚上就回到扬州,今天一家人团团圆圆来游瘦西湖。”
在江苏,台资企业普遍放假庆“五一”,成了今年劳动节的一个亮点。“我们想找一些台资企业,了解他们能否为加班工人足额发放加班费,电话打了一圈,要找一家在‘五一’节加班生产的工业企业实在太难了。”昆山市劳动局分管劳动维权工作的党组书记张其荣说,“绝大部分企业5月1日至3日都全厂停工放假,为数不多的加班企业也大多把加班安排在4日以后。”
张春俊所在的台资企业大震锅炉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年销售规模8000余万元,有210余名职工,公司总经理室经理沈星介绍说,公司员工绝大部分是来自江苏、安徽等省的外地务工者,“台商在大陆投资办厂,就是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尊重工人的劳动权、休息权。给员工放7天假,他们就能回一趟家,团团圆圆过个节,节后就能更好地工作。”
昆山莎美娜制衣有限公司从5月4日开始正式上班。“最近是运动服装生产的旺季,厂里的订单比较紧。”公司主管江玉琴说,“所以公司只放了3天假。”制衣车间里,五颜六色的制衣布料在生产线旁堆成了小山,缝纫女工们手疾眼快地缝制着一件件成衣。
缝纫女工郁卫琴说,她已在这个厂工作了10年,企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制衣厂大多实行计件工资制,“我们每次加班的时间厂里都有记录。要计算加班费,就用我每月生产的总件数乘以每件的计件金额,再除以法定的工作时间,就得出了我这个月的每小时工资额。如果在工作日晚上加班,就按我当月每小时工资额的1.5倍拿加班费,如果是在双休日加班,就拿平时的2倍工资。”
近年来,江苏已成为我国大陆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投资区。仅昆山一地,即有台商投资企业约3000家,投资总额约250亿美元,约占大陆台资的九分之一。据昆山市劳动局张其荣介绍,为引导台资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昆山市从2004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企业劳动保障法规培训班,累计已培训台资企业高管、人事干部6000多人次。
记者来信:“劳动节”更应体现劳动者权益保护理念
新华社记者傅丕毅 “五一”放长假,许多人觉得这是个旅游休闲的节日,但千万别忘记“五一”是劳动节,这个节日更应该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弘扬劳动伟大的精神。“劳动节”期间应该更加注重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维护,比如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等。
浙江省总工会调查后发现,目前劳动者权益维护的难点、热点还是停留在一些基本权利上,“工资、工伤、工时依然是矛盾突出的热点领域,农民工依然是维权的重点领域。”
在“五一”,更应该倾听正在陌生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的心声:他们更关心的不是工资高低,而是工资能否按时发放;他们更在意的不是“每周至少休息一天”,而是希望能够获得一笔起码的“加班费”。
浙江省的一位工会负责人在抽样调查后,这样描述当前部分地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在有些地区,每天超过8小时工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企业每个月工作时间都在300小时以上,有的企业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有的企业在试用期不发劳动报酬;有的企业为了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伪造两本不同的工资、工时账,弄虚作假。
捍卫劳动者权益,各地政府责无旁贷。除了要继续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曝光严查利欲熏心的企业外,还应该切实发挥工会的作用,构筑起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谈判、平衡机制,在单个劳动者不具备足够的谈判地位和谈判力量的时候,政府和工会应该成为劳动者坚实的后盾,以便把写在纸上的劳动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溪洛渡水电站农民工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新华社成都5月5日电(记者舒适 肖林)整齐划一的营房、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干净卫生的环境,如果不是有农民工在这里工作,可能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处农民工营地。在我国第二大水利枢纽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工地,5000多名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
“这里条件好得很,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工地了!”来自四川资中的农民工向师傅说,“特别是卫生环境很好,每天都有人打扫,吃饭洗澡也都很方便。”
来自贵州的农民工罗师傅也深有感触地说:“我是第一次出来打工,在这里感觉像家里一样。前一阵我头摔伤了,建设方马上就送我去了急救中心,他们给我买的保险还帮我省去了大部分医药费。”
三峡总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张世保介绍说:“溪洛渡工程以建设和谐工区为目标,明确了‘统一用工、统一食宿、统一培训、统一劳保、统一支付’的管理思路,从多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
首先,工程建设部执行资金运行封闭管理,要求各主要施工单位首先满足民工工资发放,要求交纳风险抵押金。在此基础上,工程建设部还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合作,为民工建立银行账户,制作银行卡,用于工资发放。目前除部分流动性较大的民工外,已基本实现工资银行卡支付。
其次,工程建设部积极督促贯彻劳动法并执行国家有关休假的规定,有效控制洞室施工时间,加强施工区粉尘、噪音和空气质量的检测和处理,并积极推行文明施工标准,改善施工区环境,预防职业病。
除此之外,工程建设部加强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投入500万元统一为每一位农民工购买了雇主责任险,承担了民工的工伤、生病风险。目前每个农民工都买了商业保险,工伤死亡最高可赔20万元,伤病赔付最高可达10万元。
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部组织开通了施工区客运公交并控制票价;建立了具备外科手术条件的急救中心;改善了民工居住条件,统一床铺,并做到电视电话分别到户;建立了信访和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目前已化解纠纷和矛盾9起,涉及金额30多万元。
“溪洛渡代表了目前中国水电建设的最高水平,各方面条件都是一流的。”三峡总公司的王连生告诉记者:“我们开办了民工夜校,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和谐、高效施工。”
吉林: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也是民生大事
新华社长春5月5日电(记者 姚湜)5月1日下午,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临时搭建了一座简易舞台。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和横空出世的塔吊下,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们齐齐围坐,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不时传出。
这是吉林省“和谐欢乐、真情长春”慰问农民工公益演出的现场。在国际劳动节,吉林省相关部门发出“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也是民生大事”的倡议,通过组织以贴近东北农民工文化娱乐爱好的“二人转”为主的公益演出,对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表达尊敬和感谢。
“我们专门为农民工编排了表达他们的欢乐与辛酸的节目,希望能在特别的日子里为农民工送去一份充满欢乐的节日礼物。”活动组织者、长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姚丽说。
在演出现场,整齐的“安全帽”中,四位小学生十分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长春市绿园区宁静小学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的代表。这四个小学生的一首诗朗诵,代表所有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向他们辛苦劳动的父母表达感恩和感谢。
建筑工地上的近2000位农民工有很多人在演出中激动地落泪。来自吉林辽源的农民工沈德林说:“这节目太好了,演到了农民工的心里头,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看得特别开心,还很激动,都流泪了。希望以后这样的演出多办一些,越办越好!”
为在劳动节之外的日子里继续维护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吉林省还将开展“欢乐农家院”试点,下基层为农民工送电影送演出。另外,长春市一些文化场所也将在每周特定时间为广大农民工免费开放。
上海各界关心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新华社上海5月5日电(记者肖春飞 高路)放弃休息、坚守岗位的千百万劳动者,使上海这个大都市生机勃勃;而愈来愈多的对劳动者充满人性化的关怀,也使劳动者在“五一”长假期间感受到了大都市的热情。
“五一”期间,一批流动体检车在上海众多建筑工地间穿梭,为农民工免费体检。目前,上海有数十万建筑行业农民工,“五一”期间他们大多坚守岗位。
“现在我们也可以体检了,以前不敢想。”来自四川的建筑工王绍林从上海建工医院的体检车上走下来,兴高采烈地说。
体检项目包括血检、X光胸片、量血压、内科和外科检查等。2006年,上海47.8万建筑业农民工已经办理了综合保险,体检费用就从综合保险中扣除,目前上海全市已有33万农民工接受了首次体检,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万,基本覆盖该行业农民工。
跟享受免费体检的建筑业农民工一样,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五一”期间感受到了这座他们参与建设的城市的温情——除了例行的节日慰问外,政府、媒体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在努力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多做一些实事。
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台的《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暂行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这一新规定,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时,即使弄错了申请地,相关申请也将被自动移送到对应管辖部门予以受理,这样能够有效杜绝各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劳动争议时“踢皮球”的现象。
长假期间,农民工要坚守岗位,他们的孩子怎么办?上海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为农民工子女义务进行家教、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农民工子女诗歌朗诵、演讲和绘画比赛,“农民工子弟作文竞赛”……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上海5所高校,还筹划了主题为“关爱农民工孩子”的“新公民杯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希望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征集好点子,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
农民工在长假期间享受文化生活的权益也没有被遗忘。“五一”期间,浦东新区东明社区为农民工送上了“音乐大餐”,举办了“唱到一起来”——东明社区来沪青年歌手大赛,300多名外来务工者登台表演。这项活动一结束,接下来又是新的活动:“让笑声充满第二故乡联欢会”,农民工与社区居民同台演出……
“今年‘五一’还没到,老板就提前跟我们说有加班费了。”在上海莘庄一家餐馆打工的刘郁林说。他表示,长假期间不能放假的群体是否有加班费这个问题,已经成了社会热点话题,这证明“关心我们打工仔的人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