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江防洪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防汛抗旱首长负责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5月13日电(记者安蓓)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13日说,经过多年建设,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综合防洪治理体系,为今年及今后长江防洪奠定了基础,但确保长江年年安然度汛,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长江防汛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对参加“防汛江河行”采访的记者说,随着三峡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中下游防洪已逐步达到以三峡水库为骨干、堤防为基础,配合以其他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使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根据长江委提供的资料,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变化。遇小于百年一遇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至45米,不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那样的历史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地区分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从而保证荆江两岸的安全。

    城陵矶附近地区,一般年份可以基本上不分洪;遇特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通过水库控制,大大提高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蔡其华指出,今年及今后若干年长江防汛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长江巨大洪量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若发生流域大洪水,特别是1870年的特大洪水,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其次,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河道蓄泄能力、江湖关系、河势等都发生变化。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主产沙区一直未发生强降雨,来水输沙量减少明显。三峡工程蓄水拦沙,进一步削减了河流输沙量。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沿程冲刷,引起局部河势变化,对已守护险工险段产生影响,还可能会产生新的堤防险工险段。

    此外,由于防洪规划未能充分落实,一些支、干流堤防并未完全形成封闭圈,一些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依然是防汛的隐患。

    对此,蔡其华表示,应加强监测、积极应对,实现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长江防汛抗旱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新华社武汉5月13日电(记者安蓓)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13日说,今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将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以确保安全度汛。

    长江防汛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对参加“防汛江河行”采访的记者说,今年汛前,长江流域各省市防汛部门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省市大江、大河、大水库、滞蓄洪区、重点防洪城市和重点流域性工程的行政防汛责任人和技术防汛责任人名单,同时要求地(市)或区县公布其辖区内江河、水库、城市等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各界对防汛工作的监督。

    蔡其华说,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保证。

    她表示,目前长江流域各省市已逐级签订了防汛工作责任状,形成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负责制、防汛岗位负责制”为支撑的责任制体系,建立了有效的防汛责任监督机制。

    根据前期气象预测,今年长江流域有可能发生大洪水。对此,蔡其华表示,如果发生1998年规模的洪水,只要各项防汛工作准备到位,严格执行各项防汛制度和预案,可避免千人万人上堤抢险的被动局面,确保长江流域大堤安全。

    据介绍,长江防总、长江委已完成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省市的防汛准备检查工作。长江委对所辖范围内上报的各项水利工程防汛度汛预案均予以批复,并要求各级部门在6月至8月主汛期来临时严格按照批准方案执行到位。

    此外,长江流域各地都加大了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初步统计,修复水毁工程13.7万处,加固堤防2259公里,疏浚河道5093公里,加固水库2833座,泵闸更新改造49座,对十分严重的病险水库实行空库运行。同时,加大了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并加强了防汛抢险队伍、物资、通讯、水文测报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相关链接
· 重庆市到2010年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 长江干线重庆段从5月1日起全面提高航道维护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