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顾瑞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17日原则通过了实施方案。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强调,突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带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资料图片: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记者从“水专项”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水专项”是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将针对我国流域(区域)水污染特征,开展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监测预警、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等研究,构建适合我国水污染特征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以污染源控制为主,突破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环境监控与管理技术体系、水污染控制治理与饮用水保障技术体系。
据了解,“水专项”是在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水污染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水专项”由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牵头组织实施。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水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为环保总局,副组长单位为建设部,成员单位有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和工程院。
周生贤提出,要切实发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发挥地方政府作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责任主体的作用,凝聚全国环境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最广泛的科技资源和力量,将水专项做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合作的典范。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和全国污染源普查并列为三大战略研究,将更好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矛盾,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水专项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 周生贤发表讲话
周生贤说,水专项是在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水污染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缺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现象并存,全国水环境容量已经超过了68%。200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431.3万吨,与2005年末相比,增加了1.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值得欣慰的是,与2005年增幅相比,2006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幅回落了4.4个百分点。
周生贤指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领导小组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周密部署,积极推进。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环保总局局长指出:当前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结构性污染有所减轻”“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能力有所增强”“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这样描述我国水污染防治的进展。同时,他指出当前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展望2007年,水污染治理仍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我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此外,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