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淼淼)“北京的水资源是短缺与污染并存。”31日,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在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对北京的水资源作出如上评价。
吉林认为,北京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据吉林介绍,北京水资源现状有两个特点:一是短缺,北京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二是污染。
“我们就要对这点可贵的水资源加大保护力度,对造成的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吉林说,北京将分层次治理水污染。“首先是北京北部,地势较高,基本是北京来水的地方,北京的饮用水源都集中在那里。我们主要是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保持那个地区的水质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第二个层次是继续开展城市河湖的治理。据吉林介绍,北京一方面将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城区加快实施雨污分流。“雨污分流比较难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老城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雨污合流就不能使污水流入河道,对处理这部分污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吉林表示,北京市政府有决心分年度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北京今年将基本完成六环路内城市水系的治理,城八区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
北京强化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管理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淼淼)31日,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在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正在强化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的管理,这是抓好北京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环保部门接受的市民对环保问题的投诉中,噪声问题大约占到了50%。”吉林介绍,形成噪声污染的原因非常复杂。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是道路噪声,修一条路,行车方便了,但居住在路两边的市民认为噪声的污染在加重。
北京市白天是不允许大卡车进城的,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卡车进城造成的噪声污染非常明显。部分工地为赶工期,夜间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也影响了市民休息。吉林说,针对交通噪声、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除了管理还要进行治理,北京正在逐年投入资金进行改善、治理。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已于2006年颁布了《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针对城市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噪声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市民非常关心、对市民生活环境损害比较大的具体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包括:居民住宅区内不得设置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餐饮和娱乐场所;销售新建居民住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明示所销售的建筑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等。
吉林表示,北京市非常重视对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北京城八区和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分别达到97%和60%。对垃圾中的医疗废物,北京已分别在大兴区、朝阳区建立了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对于其他一些危险废物,我们正在建危险处置中心,今年年底竣工。将来北京危险废物就有了集中处理的地方,处理水平会更高。”
吉林还透露,北京在放射源和射线辐射的安全管理上理顺了体制,从以前的卫生部门管理移交到环保部门。他说:“目前北京市辐射的管理、防治上没有出现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