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交通部副部长:中国港口与周边国家港口谋求共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林红梅 钱春弦)中国港口正处于快速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港口之间合作的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港口将共赢发展。

    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运输业和贸易的重要枢纽,直接为经济和贸易发展服务。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6月7日在此间举行的APEC港口服务网络研讨会上表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凸显,并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再组织功能。许多与港口相关的产业,如航运业、商贸业、相关物流产业、制造业、金融业都因港口而集聚,因港口而紧密联系,因港口而共存与发展。

    近年来,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加速,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使亚太地区成为全球集装箱、油品、矿石运输的主要市场和世界港口吞吐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极大地推动了港口业的发展。

    翁孟勇介绍,据统计,2005年APEC地区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1%;GDP总量19.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60%;进出口贸易总额48600亿美元,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7%。与本地区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相适应,港口已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和生产组织中枢。

    统计数据显示,从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2005年在全球超过一亿吨的18个港口中,APEC占15个;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来看,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港口中,APEC占有16席,排名前6位的港口均属于APEC成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中国已连续三年保持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交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中国内地亿吨大港已增至12个。2005年,中国内地已拥有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10个亿吨港口。2006年新增了江苏南通港、山东日照港两个亿吨大港。

    上海港2005年的货物吞吐量完成4.43亿吨,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货运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港口吞吐能力的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快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交通部水运司港口管理处处长王金文分析指出:“上海港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但即使是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也主要是为了满足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沿线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交通部水科院有关专家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港口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国内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与相对落后的港口通过能力之间的矛盾。

    王金文说,中国内地还缺乏像新加坡、釜山这样承担国际中转功能的大型港口。伴随着中国港口发展和中转需求的增加,新加坡、釜山等东亚大港都处于持续发展的态势,中国港口与东亚其他大港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港口行业管制的放松、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在港口业的应用、世界航运快速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球港口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运行高效化、管理科学化、生产市场化、服务优质化、经营民营化、产业国际化、作用多功能化等发展趋势,港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2006年11月18日在河内召开的第十四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有关成立APEC港口服务网络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会议的积极响应并被纳入APEC领导人发表的《河内宣言》。2007年3月,在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五届APEC运输部长会议通过的《部长联合声明》,进一步重申了关于成立APEC港口服务网络的倡议。

    翁孟勇指出,在这次APEC港口服务网络研讨会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对当前港口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研讨,将提出积极、务实的合作方案,必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港口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相关链接
· 中美就特大型港口计划合作谅解备忘录附件达一致
· 湖南实施港口法办法草案出台 鼓励个人投资建港口
· 李克强会见万邦集团董事长 将加强港口建设合作
· 商务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平稳 养殖行业恢复较好
· 刘奇葆率团访问泛北部湾国家主要港口 推动合作
· 北部湾港口“三合一” 广西斥资39亿元新建码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