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向巴平措: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西藏的生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0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综合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介绍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中国政府网 姚勇 摄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介绍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中国政府网 姚勇 摄

直播首页  直播文字  直播图片  直播摘要

    西藏连续六年保持12%以上增长速度 06年人均GDP首破万元

    国家将投资778亿建设西藏基础设施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西藏财政每花10元钱就有9元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

    西藏的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过

    达赖提出来高度自治问题同西藏人民的愿望相违背
    同中国的宪法和现行的基本制度相违背

    我们也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西藏的生态

    农牧民安居工程是德政工程 明确提出三原则
    生态搬迁尊重群众意愿 百姓生活比过去安心

    “十一五”期间将投资300多亿元加快建设西藏的各条公路
    修连到珠峰的公路是为游客提供方便 目前没有打算在附近建饭店

    2007年6月2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介绍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西藏连续六年保持12%以上增长速度 2006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

    [向巴平措]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通过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5亿元,连续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GDP达到10396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0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5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41元。西藏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对中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来藏观光旅游的人数增长很快,特别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进出藏的交通条件,为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06年,我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1.21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5.48万人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有新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新的起色。可以说,当前是西藏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国家将投资778亿元用于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西藏财政每花10元钱就有9元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

    [向巴平措]目前,我们正致力于经济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西藏将同全国其他省区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50多年来,西藏的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投入。近年来,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而且拨出大量资金支持西藏发展。形象地说,西藏财政每花10元钱中,就有9元是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2006至2010年间,国家将投资778亿元,建设180个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这必将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也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西藏的生态
中央政府已重点投入资金对西藏高原生态屏障进行全面治理

    [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记者]请问环境部门的负责人,现在西藏在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来保护当地的西藏人民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向巴平措]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无论是搞公路,还是西藏搞任何建设,我们把西藏的环境问题放在第一位,因为西藏环境很脆弱,破坏后恢复起来难度很大,中央非常重视。我们在前期必须关注的,就是环评要过关,而且国家对西藏的监督、监察的力度也是很大的。

    西藏的环境可以说不仅是西藏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也可以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态问题,这点中央也非常重视。作为我们藏族,世世代代还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此我们也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这片的生态。

     我们不仅已经把西藏三分之一的土地作为保护区,而且我们严格制定了西藏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功能区,哪些能够适度开发,哪些禁止开发,哪些保护性地开发,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同时,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都采取了相应的很多办法,对生态环境方面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因此现在可以说,西藏现在环境处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保护非常好的水平,处于原生态的状况。因此,西藏的蓝天碧水现在是依然如旧。

    具体采取的措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便在这里细讲。中央政府已经重点投入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西藏高原生态屏障进行全面的治理。由于全球的气候变暖造成的西藏高原的生态变化,特别是雪线、冰川的萎缩,这些情况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方面不仅是西藏,不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

西藏的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过
西藏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关心、投资和各省区的支持

    [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您刚才说中央政府给西藏自治区很多年的支持,近几年来也会投资很多钱。可是很多外国的民间组织一直说,虽然投资这么多钱和有这么多基本建设,可是基本上是一个汉化的过程,他们说这样会改变西藏人的文化,对西藏人长远来讲会使他们汉化。请问您对这个批评怎么评论?

    [向巴平措]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群众居住高度分散,就像歌唱的一样青藏高原就是一座座山,在那个地区搞建设投资力度是非常大的,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付出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中央政府大力投资,可以说直接的受益者是西藏人民。中央政府的投资会解决路的问题、电的问题,使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给农牧民修房子,还有教育问题、卫生问题,我刚才也讲了卫生方面我们那里实行免费医疗的大量补助,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西藏几十年来没有任何的税收,群众负担几乎等于零,这些都是通过中央政府的投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改善,都是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生产条件的改善。

    我一再讲,西藏跟自己比,不是跟中国的发达地区比,已经到了一个可以说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的地位,这都是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量投资、关心和全国各个省区对西藏强有力支持的结果。 

    关于汉化的问题。现在西藏按281万人算,92%是藏族,还有3%是其他少数民族,还有5%的汉族,这是人口的构成情况。因此,在这里丝毫不存在什么汉化的问题。节日、风俗习惯仍然跟过去一样,没有多大变化。穿服装,有的人说你没穿藏装,我看外国人也没穿自己的服装,汉族人也没穿大褂,我们觉得方便也就不用穿民族服装了。因此,很难反映出来哪个方面汉化。

    文化方面,西藏的文化可以说丰富多彩,历史渊源,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西藏人民深爱自己的文化。因此在这方面,通过各民族的交流,西藏文化可以说不仅在西藏发扬光大,而且走出了西藏,走出了中国。这次我到欧洲三国带了一个艺术团,可以用“引起轰动”来形容,不仅是观众场场爆满,参与非常热烈,而且到最后一个节目,观众都跑到台上,和演员一起跳唱,反响非常好。

    因此,可以说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西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可以用大量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总之,在文化上可以说西藏的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过。

达赖喇嘛问题事关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反对分裂
达赖提出来高度自治问题
同西藏人民的愿望相违背 同中国的宪法和现行的基本制度相违背

    [凤凰卫视记者]近期达赖喇嘛的活动好象又开始活跃了,他刚刚结束了对澳大利亚的访问,而且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还接见了他,请问您对达赖喇嘛的表现有何评价?对西方国家同意达赖喇嘛到访有何评价?

    [向巴平措]达赖喇嘛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说西藏人民是最清楚的。他流亡国外48年来一直从事分裂活动,可以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人士,他确实是一个从事政治活动的政客。

    达赖喇嘛被外国政府、外国政要邀请也好,会见也好,这不是一个宗教问题,不是一个信教与不信教的问题,它是事关我们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在出国的时候,有些记者也问到这个事儿,当时我说包括澳大利亚的霍华德总理在内,能从中国和澳大利亚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来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个问题。刚才说澳大利亚总理会见了他,我感到很遗憾。中国政府也好,西藏自治区人民也好,历来反对外国政要对达赖喇嘛的会见。

    [中国日报记者]向巴平措主席您好,您刚刚在评论达赖喇嘛的时候,说他在过去流亡的48年从事的是分裂活动,但是达赖喇嘛这次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说,他从事这些活动追求的不是独立和分裂,他认为在经济上西藏仍然应该留在中国的范围内,他追求的是西藏高度自治。请问您在他所说的高度自治方面有怎样的评价和看法?第二个问题,您觉得达赖喇嘛在过去流亡的48年中,他这种宗教领袖和政客的身份是怎样互相交织和运用的呢?

    [向巴平措]达赖喇嘛不仅是在澳大利亚,在别的地方也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看达赖喇嘛,不仅要看他说些什么,还要看他的很多具体行动。他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框架之内进行商谈,西藏自治区是1965年成立的,1956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那时候达赖喇嘛是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后来1959年出逃到国外。

    西藏自治区从1965年成立,距今已经42年了。42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宪法已经确定的,中国已经颁布了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经过在西藏42年的实践,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也符合西藏自治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这种自治制度确保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务,也是由于这种制度使西藏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达赖提出来高度自治的问题,是同西藏人民的愿望相违背的,同中国的宪法和现行的基本制度相违背的。

    达赖同时提出来,要搞大藏区。大家知道,吐蕃王族公元九世纪解体以后,藏区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大藏区,从唐宋元明清对藏区的治理方式,如果注意看历史资料的话,可以看到西北的藏区是怎么管的、四川的藏区是怎么管的,有些地方实行旗的制度,有的地方实行土司制度,西藏又实行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管理模式。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九世纪以来,从来没有统一的大藏区。

    现在把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宗教之间的关系混为一谈、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实际提出来,把它作为政治管辖提出来,我觉得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独立,渐进式独立。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达赖那边的人也说过,如果一旦能够成功,那么我们离真正独立也就不远了,一语道破天机。因此,这方面我觉得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彻底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也彻底放弃西藏独立的活动,真正在有生之年为西藏人民、为国家做一些好事,拿出自己的真诚,我觉得这是大家所期盼的。

    第二个问题,宗教和政客的关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详细谈起来比较难。我好象记得,西方的传媒大王默多克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达赖是一个披着袈裟,穿着意大利的古琦皮鞋,奔走于世界各地之间的政客”。我想这个表述没人敢说,但是确实是准确的,因为他确实是披着袈裟,奔走于世界各地,但是不是为了宗教问题,而是为了把所谓西藏问题国际化,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而且他还非常善于做西方人的工作。因此,这之间的关系,我想默多克的这个话应该说可以作为回答。

农牧民安居工程是德政工程 明确提出三原则
生态搬迁尊重群众意愿 百姓生活比过去安心

    [日本共同社记者]关于生态移民政策方面的问题。您在报告中说,去年有29万牧民迁移到新居,请问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生态移民迁移到新居?有统计数据吗?第二个问题,反对迁移的牧民每年大概有多少?持反对态度的牧民,他们的反对理由主要是哪些?自治区政府有没有对迁移的牧民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新生活的情况?比如说他们迁移前后的收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有具体的调查数据的话请告诉我。第三个问题,根据国际人权组织的报告,一些采矿业者进入到牧民搬走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吗?如果是,这种做法与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实施的牧民搬迁政策是否矛盾?

    [向巴平措]刚才这位先生提到生态移民的问题。29万人搬进新居,即我们准备搞的80%的人能够住上新房子和生态移民完全是两回事。由于西藏的历史原因,房子非常破旧,人和牲畜有的地方没有分开,西藏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正在迈进小康的进程当中,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还是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因此,基于这样的原因,再加上中央特别强调,西藏不要求GDP有多大的快速发展,而是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标准,把它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以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开展这样一种农牧民安居工程,也就是解决安居乐业的问题。 

    牧区的农房改造和安居工程,80%都在原地、原位置上,大概有20%可能稍微有点变动,但不是远距离搬迁,就是原来的村子、原来的地方。另外,在牧区我们有4万多牧民还处于游牧的阶段,他们没有定居下来,这部分人也是相对固定居住下来,给他们修房子,放牧的地方整个都没变化。

    我们在前年实践的基础上,去年正在推进的时候我们明确提出来几条原则,一个是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宜改则改、宜兴建则兴建,不搞“一刀切”。二是一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搞强迫搬迁。三是一定要突出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不把城市安居工程的模式搬到农村去,因此我们这里不存在强迫的问题,不存在搬迁的问题,修房子被老百姓说成是德政工程。

    要说搬迁,我们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生态搬迁,有两项,一项已经完成了,即长江源头的,我老家那个地方的江边大概有7000人搬到林芝地区,这个已经完成,由于林芝地区条件很好,老百姓现在生活得很好,比过去安心,这是已经完成的。

    另外一项我们现在正在做工作,从青海、西藏交界的地方,既有青海的地方,又有西藏的地方,就是可可西里保护区,在核心区有几十户人家,还有在保护区也有几十户人家,这部分需要搬迁出来,但是已经一年多了,群众不大愿意,我们还在做工作,在做通工作的前提下,这部分需要搬迁。除此之外,生态移民就不存在。

    还有一种搬迁,是由于水的原因,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西藏部分地区有一种“大骨节病”。这部分我们适度地进行搬迁,群众愿意的已经搬了相当一部分,搬到条件好的地方,有一部分不愿意搬,等他们什么时候想通了再搬。别的就没有什么搬迁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