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洪涝受灾人口3177万 用新举措应对防汛抗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6月25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图为程殿龙回答主持人提问。中国政府网 姚勇 摄

==访谈页面  文字实录  访谈摘要  访谈图片  背景资料==

截至目前今年洪涝受灾人口3177万人 155人死亡

    [主持人]今年水旱水平和往年比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有网友问,今年可不可能出现像1998年那样的洪涝灾害? 

    [程殿龙]目前的灾情统计数据表明,南方局部地区的洪灾是相当严重的。今年全国受灾面积1641千公顷,受灾人口现在全国有3177万人受灾,有155人死亡,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00亿。第二,目前全国受旱面积是1.52亿亩,略多于多年同期,但北方旱情也是相当严重的。第三,目前全国大江大河干流水势平稳。什么概念呢?就是说,现在大江大河干流的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

    长江是我们国家第一条大河,流域面积是1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长江无论哪一段发生洪水,对我们国家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今年春天的时候,有些专家认为长江流域今年降雨偏多,可能发生大洪水,但这仅仅是一种预测。对于国家防总来讲,每一条河流都要按照来大水做好各种准备,对每一个区域都要按照发生旱情来部署。对长江也好,黄河也好,海河也好,每一条流域都要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程殿龙:用新视角新视野新举措应对防汛抗洪工作

    [主持人]当前防洪抗旱面临什么新的形势?在防洪抗旱工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程殿龙]应该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比如最近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要加快,又要保持我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对防洪抗旱来说都有新的要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防汛抗洪工作要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保障人的用水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要求更高。这是一个形势。第二,我们国家在应对公共安全和应急事务处理上提得非常高。这个对防汛抗旱工作也是一种要求,就是要用新的视角、新的视野举措应对防汛抗洪工作,所以我们要超常规的处理,目的就是确保人的安全。

    第三,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的关注程度提高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监督和压力,对我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是好的。所以我们希望网民们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第四,水旱灾害对人民生活影响太大了。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淹不起、淹不得,这是新形势,面对这些我们要采取新的措施。

    第三,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的关注程度提高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监督和压力,对我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是好的。所以我们希望网民们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第四,水旱灾害对人民生活影响太大了。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淹不起、淹不得,这是新形势,面对这些我们要采取新的措施。

    在洪水方面,由过去一心想控制住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抗旱上,由单一传统的农村抗旱转成全面抗旱、主动抗旱。具体来说,一是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通过几十年经验的总结,人定胜天的思想转变到以人水和谐上来,适度地承担一些风险。就是工程不论建多高的标准,总有超标准的时候,今天开展防洪抗旱就是按照经济水平、保护对象的标准,科学防御它。二是规范人类活动。现在经济发展快了,人口多了,给洪水的空间少了,现在我们要给洪水更多的自由,要给它更多的空间,以疏为主,实现人水和谐。

    三是推进洪水资源化。什么意思呢?我们国家终究是干旱缺水国家,由过去在汛期我们都把洪水放到大海里,转到既要保证洪水安全,同时想办法把部分洪水再留一部分,供干旱的时候用,这就是今天防洪上的新思路。抗旱上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抗旱领域上扩大,由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各行各业。还有突出一点,我们就是要关注生态,绝不让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状态发生。第二,手段多样化,过去是行政手段多一些,今天要靠法律、经济、科技手段,方方面面抗旱。第三,主动抗旱。过去是旱灾来了,我们被动抗旱,今天我们要超前,要预防它,体现一种主动性。通过这些手段,把防汛抗旱不断地推进,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

北方旱情较为严重 吉林、辽宁三分之二耕地受旱

    [主持人]我们国家北方旱情怎么样了?这次分布特点是什么样的?

    [程殿龙]今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北方地区旱情都比较重。北方主要是西北东部、华北北部以及东北大部。最近西北东部降了一些雨,给人感觉旱情有缓解,但是对西北地区的吃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于6月7日、8日到甘肃,去了会宁县,会宁县是黄土高原的沟壑区,我到老乡家里去看,吃水相当困难。有的地方一般是5公里之外的地方拉水回来,更远的地方要到20公里以外,这样成本大大增加,有的一方水要70块钱,而北京市一吨自来水是3.7元。所以对老乡来说,吃水问题相当严重。东北大部和华北北部的旱情,目前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上,5月份以后种的庄稼,现在正是庄稼生长的关键时候,没有水是不行的,所以对农业影响很大。吉林、辽宁现在是三分之二的耕地受害,这个面积相当大。

    第二,饮水困难将逐渐显现。应该说随着旱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饮水问题可能会更突出。对东北吉林、辽宁、内蒙古的旱情,我们国家防总是密切关注的。今天下午两点开始,国家防总在会商室与吉林、辽宁省进行异地会商,分析现在的旱情,以及旱情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共同探讨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参加今天异地会商的还有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气象局的有关同志。所以现在相关部门都非常关注东北的旱情。东北是我们国家的粮仓,我们对东北旱情予以特别关注。

    除了会商旱情以外,我们还将给予一些支持,包括资金上和物资上的支持。会上还要根据形势作出一些决策,比如我们的水量,现在能够用多长时间,下一步是通过打井调水还是别的措施,能够解决目前的缺水问题。现在的重点第一是饮水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夏天用水量都大。第二是要尽量保证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因为这在东北相当重要,同时还要尽力维护生态安全。缺水可能对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通过会商,我们将对当前旱情有一个基本判断,并提出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同时对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作出妥善安排,支持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其他旱区,共同把抗旱工作做好。

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表现在三方面

    [主持人]介绍一下水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在哪儿?另外,您肯定指挥过防洪抗旱的战役,能否跟大家讲讲您亲眼目睹的灾害是什么样的?

    [程殿龙]应该说水旱灾害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既有自然条件因素所致,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所以谈论水旱灾害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国家国情。因为我们国家总体来讲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这些人都集中在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区域,山区人口少,这是一个特点。第二,我们国家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在七大江河的下游。第三,我们国家水资源有限,整体上是干旱缺水的国家,所以人都往平原区聚集。第四,我们国家人口多,对粮食需求也大。

    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呢?第一,七大江河中下游洪灾仍然是严重的威胁,历史上也有很多洪灾泛滥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事件。第二,干旱缺水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应该说在北方干旱缺水,无论对农村还是城市,都是一种威胁,甚至对生态也造成严重的影响。也造成牧区草场退化、沙化,这些年确实很严重。第三,对生态的影响也是很严重。一场暴雨,水、沙、石俱下,对生活影响也很大。北方缺水,地下水有限,抽取地下水以后,造成土地沉降、沙化等。也就是说由于干旱引发的次自然灾害,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