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 韩洁)从今年7月1日开始,重庆市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时可以获得由地方财政支持的人均500元补助和50元的保险费。这是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的农村公共卫生项目之一——降低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一项重要举措。
财政部统计显示,包括中西部地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地方病防治等在内的几十项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成为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2003年到200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了143亿元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农村。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出积极向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支持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财政在卫生、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108亿元,增长29.4%;教育支出同比增加475亿元,增长2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389亿元,增长32.9%。
而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长较快领域也是集中在医疗、教育和社保等民生领域,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65.4%;教育支出538.33亿元,增长40.1%;社会保障支出2023亿元,增长23.7%。
从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出这样一种变化:我国正在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来确定财政投入的方向,加大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多层次调节收入分配。
根据财政部2007年的工作计划,在医疗卫生领域,今年我国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到全国80%的县,地方财政补贴标准也要全部提高到每人20元,同时继续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教育领域,今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研究建立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此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经费154亿元左右。
此外,为了增强对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我国今年还将推动初级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并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本质所在。金人庆表示,公共财政的核心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和相应的财税政策,帮助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更加关注民生,为全体国民谋福利。